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等部位,多为单发,触感柔软、边界清晰,一般无不适,可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超声等诊断,较小无症状者定期观察,较大或影响美观时可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阻塞致皮脂淤积形成,好发于头面、背臀等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且中央常见小黑点,继发感染时红肿疼痛,可通过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超声、穿刺等检查,确诊后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感染时需先控感染再手术;疖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初起为红、肿、热、痛小结节,后肿大中央变软有脓性分泌物,可依临床表现诊断,早期热敷外用抗生素,化脓时切开引流,儿童需避免自行挤压,老年人等需密切观察病情。
一、脂肪瘤
1.定义与特征: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等部位,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触感柔软、有弹性,边界清晰,一般无明显不适。
2.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超声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帮助区分脂肪瘤与其他相似病变。
3.治疗原则:若脂肪瘤较小且无不适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当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美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为局部切除,预后较好。
二、囊肿
1.常见类型及特点:以皮脂腺囊肿为例,多因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淤积形成囊肿,好发于头面、背臀等部位,囊肿呈圆形,表面光滑,中央常见小黑点(开口),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
2.诊断方式:通过临床表现基本可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超声、穿刺等检查明确囊肿内容物性质,穿刺可抽出囊液以辅助诊断。
3.治疗策略:皮脂腺囊肿一旦确诊,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囊壁可避免复发;对于感染的囊肿,需先控制感染(如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再行手术。
三、疖子
1.病因与表现:疖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初起为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数日后中央变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一般无需特殊辅助检查,若需鉴别其他感染性病变可结合血常规等检查。
3.治疗要点:早期可通过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当疖子化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自行挤压疖子,以防感染扩散;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发生疖子时,需更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加强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