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腹腔脏器或组织经腹壁薄弱点等突出形成的病理性结构,基本构成含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分类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疝,婴幼儿多因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完善致疝且嵌顿风险高,成年人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致疝且男性腹股沟疝发生率高,特殊人群中妊娠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腹外疝发病风险增加需关注相关情况。
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病理性结构。其基本构成包括:
疝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部位,是疝突出的门户。
疝囊:腹膜壁层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分为颈、体、底三部分,疝囊颈是疝环所在处,较为狭窄。
疝内容物:通常是腹腔内可移动的脏器或组织,常见为小肠、大网膜,少数情况可为结肠、膀胱等。
疝外被盖: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包括筋膜、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等。
腹外疝的分类
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可回纳。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多因疝内容物与疝囊壁发生粘连,常见内容物为大网膜,此外,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因内容物较多,腹壁已完全丧失抵挡内容物突出的作用,也常难以回纳。
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环进入疝囊,随后因疝环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嵌顿性疝常发生在斜疝,临床症状较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嵌顿若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此时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绞窄性疝临床症状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不同人群腹外疝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婴幼儿:多因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完善,如鞘状突未闭等原因导致,部分可在1岁内自行愈合,若超过1岁仍未闭合则需关注病情变化,嵌顿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观察疝内容物能否回纳,避免嵌顿发生。
成年人:常见诱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年老体弱导致肌肉萎缩等)及腹内压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举重、妊娠等),男性因腹股沟管解剖特点,腹股沟疝发生率高于女性。
特殊人群:妊娠女性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且腹壁受子宫增大影响强度降低,易发生腹外疝;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致慢性咳嗽)、肝硬化腹水(可致腹内压增高)等患者,腹外疝发病风险增加,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腹外疝发生及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