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因肠道病毒引起尤以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可经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临床表现分轻症有发热、手足口腔皮疹疱疹等可自愈,重症有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需紧急处理,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及典型表现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病原,预防包括个人卫生、环境消毒、避免接触、托幼机构防控,治疗轻症对症支持,重症及时送医采取支持治疗等。
一、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
二、临床表现
(一)轻症表现
患者多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1~2周可自愈。
(二)重症表现
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呼吸系统受累(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循环系统受累(如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等表现,需紧急处理。
三、诊断
(一)临床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史(如近期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旅居史、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等)及典型临床表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疱疹伴发热)即可临床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可通过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病毒以明确病原。
四、预防措施
(一)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更换尿布后等;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妥善丢弃。
(二)环境消毒
定期对玩具、餐具、衣物等物品进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三)避免接触
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周围有手足口病患者,应避免儿童与其密切接触。
(四)托幼机构防控
托幼机构等应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隔离;定期对教室、活动场所等进行清洁消毒。
五、治疗原则
(一)轻症处理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式(优先非药物干预),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二)重症处理
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受累等重症表现的患者,需及时送往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等措施,如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呼吸支持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需根据其自身特点加强病情监测与个体化处理,儿童要特别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观察其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孕妇则需关注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及自身健康状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