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总体存活率约30%-50%,其受损伤严重程度、救治时机、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早期精准救治、防治并发症、康复干预等措施提高存活率。
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损伤严重程度:如果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极重,存在广泛的脑挫裂伤、严重的颅内血肿且出血量巨大等情况,那么存活率会明显降低。例如,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8分且持续时间较长时,预后通常较差,存活率会受到显著影响。
救治时机:受伤后能否在黄金时间内(通常指受伤后1-3小时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至关重要。如果救治不及时,脑组织因长时间缺血缺氧会导致不可逆损伤,从而降低存活率。比如,因交通意外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后,若现场未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和颅脑损伤相关急救处理,后续入院后的存活率会大幅下降。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脆弱。儿童的颅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耐受性相对较差;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受伤后身体的代偿能力和恢复能力较弱。一般来说,儿童重度颅脑损伤的存活率相对老年人会高一些,但也会因具体损伤情况而异;而老年人重度颅脑损伤的存活率通常低于中青年人群。例如,同样是重度颅脑损伤,10岁以下儿童可能有一定比例能较好恢复,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存活率则明显降低。
并发症情况: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肺部感染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衰竭,进而危及生命,大大降低存活率。如果患者在受伤后并发了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会使存活率明显降低。
提高存活率的相关措施
早期精准救治:包括迅速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修复脑挫裂伤等病变,维持患者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在正常范围内。例如,通过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使受压的脑组织及时得到减压,为脑组织的恢复创造条件。
防治并发症:对于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如定期翻身、拍背、协助患者咳嗽咳痰等;对于深静脉血栓,可采取早期的肢体活动、气压治疗等预防措施;对于应激性溃疡,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预防。通过积极防治并发症,有助于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
康复干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干预。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等。例如,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活率有积极作用。比如,通过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帮助因颅脑损伤导致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从而提升其整体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