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小儿常见先天性疾病,多因脐环闭锁不全等致腹内压增加时脐部组织突出,多见于婴幼儿等。直径小于2厘米的脐疝1岁内多可自愈,需观察,避免孩子增加腹压;超2岁未愈、直径大于2厘米或嵌顿则需进一步治疗,非手术可压迫疗法等,手术用于嵌顿或超2岁未愈且大时,术后要护理,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护理需特小心。
一、脐疝的定义与特点
脐疝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脐部组织向外突出形成。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
二、观察与等待时机
1.一般情况:对于大多数直径小于2厘米的脐疝,在1岁内有自愈的可能,所以首先要密切观察。家长需留意脐疝突出的大小、有无嵌顿等情况。在观察期间,要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使脐疝突出更明显或影响自愈。
2.特殊情况:如果孩子超过2岁脐疝仍未自愈,或者脐疝直径大于2厘米,以及脐疝出现嵌顿(表现为脐部包块不能回纳、孩子哭闹不安、呕吐等),则需要考虑进一步治疗。
三、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可等待自愈或需保守处理的情况)
1.压迫疗法:可使用医用疝带压迫脐环,防止疝内容物突出。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疝带,佩戴时要保证舒适,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一般建议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发红、皮疹等应及时调整。
2.避免增加腹压:家长要精心护理孩子,尽量减少孩子哭闹,及时处理便秘等问题。在给孩子换尿布、穿衣等日常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挤压腹部。
四、手术治疗情况(需手术的情况)
1.手术指征:当脐疝出现嵌顿无法回纳,或者超过2岁仍未自愈且脐疝较大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为脐疝修补术,通过缝合脐环周围组织来加强腹壁。
2.术后护理:手术患儿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家长要按照医生要求护理孩子,限制孩子过度活动,防止腹压增加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术后恢复情况,如有无发热、伤口渗血等异常表现。
五、对不同人群的温馨提示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在护理脐疝相关情况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使用的疝带等物品材质要柔软,避免刺激皮肤。在观察过程中,家长要熟悉正常脐部的外观,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早产儿等特殊新生儿:这类孩子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脐疝时更要谨慎护理。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要更加轻柔,密切关注脐疝的变化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暖等一般护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利于脐疝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