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骨髓炎由真菌侵入骨髓引发可经外伤直接侵入或血行播散致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局部有疼痛肿胀等表现、全身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靠骨髓穿刺培养真菌,影像学中X线后期见骨质改变、CT显细微病变、MRI助早期诊断,治疗用针对性抗真菌药、处理基础疾病,严重需手术清创,特殊人群如儿童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免疫低下要控基础病、女性排查妇科真菌、糖尿病患者控血糖。
一、定义
真菌感染骨髓炎是由真菌侵入骨髓组织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念珠菌等多种类型,可通过外伤直接侵入或血行播散至骨髓部位。
二、病因
1.外伤因素:外伤导致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真菌易直接侵入骨髓引发感染。2.血行播散: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后,真菌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如肺部曲霉菌感染可通过血行转移至骨髓。3.易感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因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更易罹患该病。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骨髓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病情进展可致骨质破坏,出现局部畸形,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迁延不愈者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消耗表现。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真菌学检查是关键,骨髓穿刺培养若发现真菌生长可明确病原菌。2.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等;CT能更清晰显示骨髓内细微病变;MRI可更早发现骨髓组织的炎症、水肿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五、治疗
1.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真菌种类选择针对性抗真菌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曲霉菌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2.基础疾病处理:针对免疫力低下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3.手术干预:对于骨质破坏严重、有死骨形成或脓肿的患者,可能需手术清创,去除感染骨质,促进病灶修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真菌感染,密切关注骨髓感染相关症状,早期发现并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2.免疫低下人群: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常规、真菌学指标等,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真菌污染源,如潮湿环境等。3.女性患者:需排查妇科等部位真菌感染,因妇科真菌感染可能成为血行播散至骨髓的潜在来源,定期进行妇科相关检查。4.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合理规划饮食与运动,维持良好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