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疝气由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引起,先天性因素包括鞘状突未闭和先天发育薄弱;后天性因素有腹内压力增高(如哭闹、便秘、剧烈咳嗽)和其他后天因素(如外伤)
一、先天性因素
1.鞘状突未闭
对于男性婴儿来说,睾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逐渐下降,同时伴随着鞘状突的形成和闭合。正常情况下,鞘状突会在出生前逐渐闭合。但如果鞘状突未闭,腹腔内的肠管等组织就有可能通过未闭的鞘状突突出到阴囊等部位,从而形成腹股沟疝或脐疝等。例如,在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鞘状突的正常闭合过程受到干扰,就会导致这种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
女性婴儿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鞘状突相关问题,只是女性的解剖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但其原理是相似的,即鞘状突未闭使得腹腔内容物有突出的通道。
2.先天发育薄弱
小孩的腹壁肌肉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相对较为薄弱。在婴幼儿时期,腹壁肌肉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腹股沟区域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这就使得腹腔内的器官更容易通过薄弱的部位突出形成疝气。比如,当小孩哭闹、咳嗽等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时,由于腹壁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抵抗这种压力,就容易引发疝气。
二、后天性因素
1.腹内压力增高
哭闹:小孩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哭闹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当小孩长时间哭闹时,会导致腹内压力明显升高。频繁剧烈的哭闹使得腹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加,超过了腹壁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促使腹腔内的组织通过腹壁薄弱点突出,从而引发疝气。例如,有些小孩在饥饿、不舒服或者受到惊吓等情况下会持续哭闹,这就增加了患疝气的风险。
便秘:小孩如果出现便秘,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腹内压力急剧升高。长期便秘的小孩,肠道内积聚大量粪便,排便时的用力会使腹腔内压力增加,进而推动腹腔内的器官向腹壁薄弱处突出,增加了疝气发生的可能性。比如,一些小孩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从而增加了患疝气的几率。
剧烈咳嗽:如果小孩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出现剧烈咳嗽的症状时,会使腹内压力瞬间升高。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腹壁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对于腹壁较为薄弱的小孩来说,就容易引发疝气。例如,小孩患上感冒后,如果咳嗽症状较为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可能诱发疝气。
2.其他后天因素
外伤:虽然小孩发生外伤导致疝气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小孩腹部受到比较严重的外伤,也有可能导致腹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腹腔内的组织突出形成疝气。比如,小孩从高处跌落或者腹部受到重物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对外伤局部的腹壁造成损伤,进而引发疝气。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但也是需要考虑的后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