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憩室手术步骤
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月经史、既往盆腔手术史等,经多种检查确定子宫憩室情况及排除手术禁忌,消毒铺巾后用器械撑开阴道暴露憩室并定位,再对需切除的憩室用器械切除,需修复的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术后合理用抗生素抗感染、保持阴道清洁观察并定期随访,妊娠期/哺乳期、基础疾病、老年患者有相应特殊评估及处理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月经史(如月经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表现)、既往盆腔手术史等,通过妇科检查初步了解阴道及子宫情况,利用经阴道超声、宫腔镜等影像学检查精准确定子宫憩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手术禁忌证。
2.消毒铺巾: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外阴、阴道进行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建立无菌操作环境。
二、手术操作步骤
1.阴道暴露:使用阴道拉钩等器械充分撑开阴道,暴露阴道穹窿及子宫憩室所在部位,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可见。
2.憩室定位:借助阴道镜或探针等辅助工具进一步精准定位子宫憩室,明确其具体解剖位置、范围等细节。
3.憩室处理
切除操作:若憩室组织需切除,采用电切等器械沿憩室边缘切除薄弱的憩室组织,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切除过程中密切观察组织情况,保证切除彻底性。
修复操作:对于需修复的憩室,用可吸收缝线对子宫肌层进行分层缝合,先缝合肌层深层以恢复肌层连续性,再缝合黏膜层,确保修复后子宫肌层结构完整,减少憩室复发风险。
三、术后处理
1.抗感染: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状况,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阴道护理:保持阴道清洁,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分泌物性状及量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随访监测:术后定期随访,通过超声等检查观察子宫憩室修复效果、月经恢复情况等,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不同时间节点进行复查,评估患者恢复状况。
特殊人群提示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手术需充分评估对妊娠及哺乳的影响,若处于妊娠期,需权衡手术与妊娠风险,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哺乳期女性要考虑手术及术后用药对乳汁分泌及婴儿的影响,必要时调整哺乳方案。
基础疾病患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至相对稳定状态,术中、术后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变化,如心脏病患者需监测心功能,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等,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及术后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全面评估各系统功能,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加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等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注重术后康复的循序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