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油腻性鳞屑伴瘙痒发病可能与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繁殖等相关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减少皮脂分泌抗真菌抗炎止痒为原则;银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免疫介导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边界清楚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等发病与遗传环境等相关靠典型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诊断治疗依病情严重程度部位等选择方案包括外用系统药物光疗等。
一、脂溢性皮炎
1.定义与临床表现: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伴不同程度瘙痒。头皮部位可出现头皮弥漫性红斑、脱屑,严重时可伴渗出、结痂;面部多累及眉弓、鼻唇沟等,呈现淡红色斑片及细小鳞屑。
2.发病机制:可能与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繁殖、皮脂分泌增多、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遗传易感性、神经精神因素、饮食等也可能影响发病。马拉色菌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发炎症。
3.诊断方法: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头皮部位需与银屑病等鉴别,必要时可结合皮肤镜检查辅助诊断。
4.治疗原则:以减少皮脂分泌、抗真菌、抗炎止痒为原则,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弱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等),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抗组胺药止痒,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刺激皮肤。
二、银屑病
1.定义与临床表现:银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或泛发全身,皮疹多呈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等,边界清楚,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2.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紧张、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免疫系统中Th1、Th17等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是其病理基础。
3.诊断方法: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可见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等特征性改变。需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等鉴别。
4.治疗原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部位等选择治疗方案,轻度银屑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中重度银屑病可选用系统药物(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等,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或低风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