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附件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表现,异位内膜种植卵巢反复出血致囊内似巧克力样,病因有经血逆流、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盆腔疼痛,诊断靠超声检查、MRI、血清CA125测定,治疗分药物和手术,特殊人群育龄女性要评估生育力等,绝经后防恶变,有家族史定期检查,生活上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一、定义
子宫附件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于卵巢,反复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内液体呈暗褐色、似巧克力样。
二、病因
1.经血逆流: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至盆腔,种植于卵巢并生长,是主要病因之一。2.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高于无家族史人群,可能与基因缺陷导致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相关。3.免疫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使其在卵巢处定植生长。
三、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下腹部疼痛,常于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2.不孕:异位病灶影响卵巢功能及盆腔环境,导致排卵异常或输卵管粘连,从而引发不孕,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3.盆腔疼痛:非经期也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感,性交时可伴疼痛。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方法,可发现卵巢囊性暗区,囊壁增厚且粗糙,囊内可见细密光点,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鉴别诊断有帮助。3.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该指标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使异位内膜萎缩。2.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等,适用于囊肿较大、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无效者,手术需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轻有生育需求者优先选择保守性手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备孕女性需尽早评估生育力,若有不孕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助孕治疗;孕期女性需密切监测囊肿变化,部分囊肿可能在孕期增大,必要时需手术干预。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巧克力囊肿有恶变风险,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警惕恶变可能。3.有家族史人群:此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囊肿,及时干预。4.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经血逆流风险;饮食上可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维持机体正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