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原因有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实验室检见血清铁等降低及红细胞小细胞低色素改变,必须用药治疗的情况为严重贫血症状影响生活、血红蛋白显著降低、有持续铁缺乏基础疾病、非药物干预无效,孕妇需及时用药保障自身胎儿,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无效或严重时用药,老年人用药前需评估基础疾病等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一、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的摄入不足(如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若饮食中铁供给不足易发病;育龄女性因月经失血、妊娠、哺乳等需铁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致缺铁)、吸收障碍(如慢性胃肠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丢失过多(如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铁、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二、必须用药治疗的情况
1.严重贫血症状影响生活时:当患者出现显著面色苍白、极度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贫血表现时,需用药治疗以改善症状,纠正贫血状态。
2.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时: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时,提示贫血程度较严重,通常需用药补充铁剂等以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3.存在持续铁缺乏基础疾病时:若因慢性胃肠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月经过多致铁丢失过多等持续使铁缺乏进展的基础疾病存在时,非药物干预难以纠正铁缺乏及贫血状况,此时必须用药治疗来补充铁元素,阻断铁缺乏的进一步发展。
4.非药物干预无效时:经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等)等非药物干预后,铁缺乏及贫血状况仍未得到纠正,则需用药治疗,通过补充铁剂等药物来满足机体对铁的需求,纠正缺铁性贫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铁缺乏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影响胎儿发育。若出现缺铁性贫血,需在医生评估后及时用药补充铁剂,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对铁的需求,因胎儿生长发育依赖铁,应避免因铁缺乏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儿童缺铁性贫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增加铁摄入,但若饮食调整无效或贫血严重时需用药,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低龄儿童不当用药,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用药,以保障儿童安全及贫血纠正。
老年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肾病、消化道疾病等。用药前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需关注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注重用药过程中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