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查过敏原的常见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原理、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斑贴试验(原理、适用情况及操作要点)、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原理、优势与局限性)、patch试验(详细步骤)、食物回避-激发试验(适用场景及对特殊人群要求)
一、皮肤点刺试验
1.原理: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于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改变。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人群,但对于皮肤严重湿疹、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可能不适用。在检查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3-5天,因为抗组胺药物会干扰检测结果。儿童进行该试验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患儿搔抓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或皮肤损伤加重。
二、斑贴试验
1.原理:将可疑过敏原制成试液,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通过观察皮肤对这些过敏原的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2.适用情况及操作要点:主要用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与接触物质相关的皮肤过敏情况的检测。操作时需将斑试器固定在皮肤上,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48小时),然后去除斑试器,观察皮肤反应。对于儿童,要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斑试器,避免固定不牢或患儿搔抓导致斑试器移位影响结果,同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情况。
三、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1.原理: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
2.优势与局限性:不受抗组胺药物影响,检测结果相对稳定。但对于一些近期接触过敏原后体内IgE尚未大量升高的情况可能出现假阴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可进行检测,儿童也可以通过抽取静脉血或末梢血进行检测,操作相对简便,不过采血时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安抚,避免因哭闹导致采血不顺利等情况。
四、patch试验(补充说明)
1.详细步骤:首先准备好包含多种常见过敏原的斑试试剂,将其裁剪成合适大小,用胶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或前臂屈侧等皮肤光洁部位,通常固定48小时后去除斑试试剂,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贴敷,确保贴敷牢固且不会被儿童轻易去除,同时要关注儿童贴敷部位的皮肤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五、食物回避-激发试验
1.适用场景:对于怀疑食物过敏的情况,在排除其他可能过敏原后,可采用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即先回避可疑食物一段时间,观察皮肤过敏症状是否改善,然后再重新摄入该食物,观察症状是否复发。
2.对特殊人群的要求:在儿童中进行时,要严格遵循食物回避和激发的时间间隔等要求,并且要在医护人员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儿童的饮食摄入和身体反应需要专业人员准确判断,避免因食物摄入不当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