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毛囊受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毛囊口红丘疹、脓疱等伴痛痒,病因包括细菌(如金葡菌,皮肤破损等促发)、真菌(如马拉色菌,油性皮肤等易致)、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免疫力低等),典型症状是红毛囊丘疹数天现脓疱、结痂后不留疤,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分类有细菌性和真菌性,好发于油性皮肤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及接触焦油等职业人群,诊断靠临床表现,需与疖痈鉴别,儿童患需避免搔抓,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孕期女性需遵医嘱用药。
一、定义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等,常伴有疼痛或瘙痒。
二、病因
1.细菌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破损、多汗、搔抓等因素易促使细菌侵入毛囊引发炎症。
2.真菌感染:如马拉色菌感染,多见于油性皮肤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3.非感染性因素:皮肤外伤、摩擦、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长期接触焦油类物质等也可能诱发毛囊炎。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2.不同部位表现:发生于头皮的毛囊炎,严重时可破坏毛囊导致永久性脱发;发生于胡须部位的毛囊炎,可形成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四、分类
1.细菌性毛囊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表现为毛囊性脓疱、红肿等。
2.真菌性毛囊炎:由真菌感染所致,常见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多有胸背部密集分布的半球形丘疹等表现。
五、好发人群
1.油性皮肤者: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易被油脂堵塞,增加感染风险。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抵抗力弱,易受病原体侵袭。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焦油类物质、沥青等的人群,皮肤易受损,易患毛囊炎。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毛囊口红肿丘疹、脓疱等,必要时可进行病原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2.鉴别诊断:需与疖、痈等鉴别,疖是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红肿范围更大;痈则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变范围更广。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患毛囊炎时需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若病情较重应及时就医,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谨慎使用刺激性药物。
2.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毛囊炎,防止感染扩散,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易加重病情。
3.孕期女性:患毛囊炎时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局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