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致多巴胺分泌减少引发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有嗅觉减退等,发病与年龄增长、遗传倾向、长期接触环境毒素相关,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老年患者需关注用药安全,有家族史人群要基因检测等,健康人应均衡饮食运动,接触毒环境者需防护。
一、定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因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致使多巴胺分泌显著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运动及非运动症状。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分泌多巴胺,对调控运动功能起关键作用。当该类神经元大量变性死亡后,多巴胺合成与分泌量大幅降低,使得基底核等区域的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出现。
三、主要症状
(一)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多起始于一侧手部,表现为手指像搓丸样的动作,静止时明显,运动时减轻,睡眠时可消失。
2.肌强直:患者肢体呈现僵硬状态,活动时阻力增大,仿佛活动铅管样,若合并震颤则会有齿轮样强直表现。
3.运动迟缓:体现为动作缓慢、启动困难,如穿衣、系纽扣等动作变得笨拙,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等。
4.姿势平衡障碍:晚期患者容易出现姿势不稳,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呈慌张步态,极易发生跌倒。
(二)非运动症状
可伴有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
四、危险因素
(一)年龄因素
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见于60岁以上的人群。
(二)遗传因素
约10%-15%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存在特定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
(三)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如除草剂、杀虫剂等某些环境毒素,可能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确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结合神经系统查体等综合判断,同时需借助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六、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一)老年患者
需格外关注用药安全性,由于老年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减退等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量药物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在运动方面可指导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以维持运动功能。
(二)有家族遗传史人群
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了解自身基因携带情况,定期进行神经系统健康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三)生活方式方面
健康人群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可能对预防帕金森病有一定益处;而长期接触可能有毒环境因素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