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胸背呈红斑伴油腻鳞屑瘙痒程度不一慢性复发发病部位与皮脂腺分布相关组织病理表皮轻度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无特异性角化不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与皮脂腺分泌及高糖高脂饮食相关;牛皮癣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背部等呈境界清楚红斑覆多层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瘙痒明显慢性复发对称分布组织病理有角化不全等特异性改变各年龄均可发病男女无严格差异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相关部分有家族史。
一、临床表现差异
1.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眉弓、鼻唇沟等)、胸背等,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有油腻性鳞屑,瘙痒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瘙痒较轻微,病情慢性反复发作。例如头皮部位脂溢性皮炎可出现头皮弥漫性红斑、油腻鳞屑,伴有轻度瘙痒。
2.牛皮癣: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背部等,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淡红色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瘙痒相对明显,部分患者瘙痒剧烈,病情有慢性复发倾向,且新疹可不断出现。
二、发病部位特征
1.脂溢性皮炎:部位分布与皮脂腺分布高度相关,皮脂腺丰富区域是好发部位,如头皮是人体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区域,所以头皮是脂溢性皮炎常见发病部位,面部皮脂腺较多区域也是常受累部位。
2.牛皮癣:虽可累及多种部位,但有其相对典型的好发部位,四肢伸侧(如肘关节伸侧、膝关节伸侧)、头皮、背部等是常见发病部位,且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
三、组织病理学区别
1.脂溢性皮炎: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轻度海绵形成,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无特异性的角化不全等表现。
2.牛皮癣: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角质层内有密集的中性粒细胞聚集)、表皮突延长等,这些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助于与脂溢性皮炎鉴别。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
1.年龄:脂溢性皮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2-10周出现,儿童及成人也可发病;牛皮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及成人皆有发病,不同年龄发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无绝对年龄特异性鉴别点。
2.性别:脂溢性皮炎在男女发病比例上无明显绝对差异;牛皮癣在男女发病比例上也无严格特异性区别,男女均可罹患。
3.生活方式:脂溢性皮炎可能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饮食中高糖高脂等因素相关,若患者饮食中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多,可能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牛皮癣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有关,精神紧张、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牛皮癣,例如部分患者精神压力大时牛皮癣病情可加重。
4.病史:脂溢性皮炎一般无特异性既往病史关联,多因皮肤油脂分泌、局部马拉色菌等因素引发;牛皮癣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相关情况,若家族中有牛皮癣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