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颅脑损伤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轻度短暂意识模糊,重度有不同程度昏迷,新生儿有非特异性表现)、瞳孔变化(大小、形状改变,新生儿不典型)、头痛呕吐(颅内压升高致哭闹不安、喷射性呕吐等)、肢体运动障碍(一侧或双侧肢体活动异常等)、生命体征变化(体温异常、心率呼吸改变等)、眼部症状(眼球活动异常、眼底改变等)。
轻度颅脑损伤的宝宝可能只是短暂的意识模糊,一般不超过30分钟;重度颅脑损伤时,宝宝会迅速出现昏迷,昏迷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时宝宝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中昏迷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减弱,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消失。不同年龄的宝宝对意识改变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新生儿颅脑损伤时可能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等非特异性表现。
瞳孔变化
正常宝宝的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毫米,对光反射灵敏。当宝宝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瞳孔大小、形状的改变。例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提示同侧颅内血肿,压迫动眼神经;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瞳孔变化可能不典型,但也需密切观察。
头痛、呕吐
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难以安抚的情况,这可能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升高有关。随着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宝宝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喷射状排出。年龄较小的宝宝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头痛,但会通过哭闹、烦躁等方式表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轻微的颅脑损伤可能一开始头痛、呕吐症状不明显,但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可能会有病情进展。
肢体运动障碍
宝宝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无力,或者肢体抽搐、痉挛等情况。如果是双侧颅脑损伤,可能会出现四肢运动障碍。例如,宝宝一侧手臂不能正常抬起、活动,或者腿部行走时姿势异常等。对于新生儿,由于其运动功能本身正在发育中,颅脑损伤可能会影响其正常运动功能的发展,需要与正常的运动发育差异进行鉴别。
生命体征变化
体温: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体温异常,可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导致的颅脑损伤相关发热,体温可能会持续升高;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体温异常可能相对较为复杂。
心率和呼吸:颅内压升高时,宝宝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呼吸深慢、呼吸浅快或呼吸暂停等情况。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颅脑损伤后更容易出现生命体征的明显波动,需要严密监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眼部症状
宝宝可能出现眼球活动异常,如凝视、斜视等。还可能出现眼底改变,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情况,这也是颅内压升高的重要体征之一。对于有颅脑损伤的宝宝,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