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内膜炎常见,相关因素包括:分娩中胎膜早破超24小时、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等增加细菌侵入机会,胎盘胎膜残留影响子宫恢复致细菌滋生,产妇贫血、营养不良等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人工流产手术器械未严格消毒、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手术时间长等可致感染;宫腔内放置或取出节育器消毒不严格、月经期间操作、节育器作异物刺激等易引发感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可通过性行为或女性不注意性生活卫生致上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如宫颈炎、盆腔炎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有基础疾病等致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
一、产后感染相关因素
产后子宫内膜炎较为常见,分娩过程中,如胎膜早破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等,会增加细菌侵入子宫的机会。产后胎盘、胎膜残留也是引发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残留的组织会影响子宫恢复,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尤其多见于经阴道分娩后胎盘、胎膜部分残留的情况。此外,产妇自身身体状况也有影响,若产妇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
二、宫腔操作感染因素
1.人工流产手术: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手术器械若没有严格消毒,或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细菌可通过手术器械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手术时间过长、反复吸引宫腔等操作会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
2.宫腔内放置或取出节育器:放置或取出节育器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细菌可能进入宫腔导致感染。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进行此类操作,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更容易侵入。另外,节育器作为异物放置在宫腔内,会刺激子宫内膜,改变局部的微环境,使子宫内膜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进而引发炎症。
三、性传播感染相关因素
某些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性伴侣患有性传播疾病时,通过性行为传染给女性,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女性自身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性生活前后不清洁等,也会增加感染性传播病原体的几率,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因素
周围器官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例如宫颈炎,宫颈部位的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通过宫颈管向宫腔蔓延,累及子宫内膜;盆腔炎时,盆腔内其他组织器官的炎症也可能波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特别是患有严重宫颈炎且未规范治疗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绝经后女性因素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同时,阴道黏膜变薄,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宫腔。此外,绝经后女性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使得子宫内膜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