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骨骼病变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病因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临床表现有早期神经精神症状及不同年龄段骨骼改变,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防需充足日照、合理喂养、补充维生素D,特殊人群中婴儿期要关注日照和维D补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需保证自身维D充足。
一、定义
佝偻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骨骼病变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二、病因
(一)维生素D摄入不足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食物摄入及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若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母乳喂养儿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易引发佝偻病。
(二)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若婴幼儿户外活动少、居住环境日照不足等,会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
(三)生长速度快
婴幼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大,若未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尤其早产、双胎婴儿生后生长更快,更易发病。
三、临床表现
(一)早期症状
多在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不安、夜间啼哭、多汗等,因多汗刺激头皮,婴儿常摇头擦枕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
(二)骨骼改变
不同年龄段骨骼表现不同:
婴儿期:可见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感)、方颅(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形成方盒样头型)、前囟闭合延迟等;
儿童期:可出现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下肢畸形如O型腿(膝内翻)、X型腿(膝外翻)等。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儿喂养情况、日照时长、生长发育速度等。
(二)临床表现
观察有无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及骨骼改变。
(三)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X线检查:可见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及杯口样改变等骨骼畸形表现。
五、预防
(一)充足日照
鼓励婴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每日有适当时间暴露皮肤于日光下,但需避免强烈阳光直射以防晒伤。
(二)合理喂养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应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磷的食物,婴儿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如蛋黄、动物肝脏等。
(三)补充维生素D
足月儿生后2周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生后即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期
婴儿期是佝偻病高发阶段,需特别关注日照及维生素D补充,家长应按医嘱及时为婴儿补充维生素D,同时注意观察婴儿有无早期神经精神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就医。
(二)孕期及哺乳期女性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应保证自身维生素D充足,以满足胎儿及婴儿生长发育需求,可通过合理饮食及必要的维生素D补充来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