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强度降低有先天性因素(如婴儿腹壁结构发育不完善等)和后天性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重体力劳动致腹壁肌肉劳损、老年人腹壁组织退行性变等);腹内压力增高包括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妊娠期等致腹内压升高)、便秘(长期便秘致排便用力使腹内压升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盆腔肿瘤等致腹内压升高)。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某些婴儿出生时存在腹壁肌肉、筋膜等结构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如先天性鞘状突未闭等,这会使腹壁局部薄弱,为腹外疝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基础。在儿童群体中,先天性的腹壁发育缺陷相对较为常见,例如腹股沟区的肌肉发育不足,就容易引发腹股沟疝。对于女性而言,若存在先天性的腹膜鞘状突未闭等情况,也可能增加腹外疝发生的风险。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先天性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避免,但了解这种先天性的腹壁强度降低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的常见后天因素之一。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之后,如果切口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等情况,会影响切口的正常愈合,使腹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腹壁强度降低,从而增加了腹外疝发生的可能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腹部肌肉经常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腹壁肌肉劳损,进而使腹壁强度逐渐降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腹壁强度也会随之减弱,这也是老年人腹外疝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会反复出现咳嗽症状,导致腹内压力持续升高。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中枢,引起频繁咳嗽,腹腔内压力不断波动并增高,长时间作用于腹壁薄弱区域,就容易引发腹外疝。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患有百日咳等疾病出现剧烈咳嗽,也可能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增加腹外疝发生的风险。女性在妊娠期,由于子宫逐渐增大,会使腹内压力升高,同时,孕期女性可能会伴有一些如便秘等情况,进一步增加腹内压力,这也是妊娠期女性容易发生腹外疝的重要原因之一。
便秘:长期便秘的人群,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便秘,长期的排便困难使得腹内压力持续增高,作用于腹壁薄弱部位,容易诱发腹外疝。对于儿童而言,如果存在不良的排便习惯,也可能导致便秘,进而增加腹外疝的发生几率。
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梗阻,使男性患者排尿费力,腹内压力随之升高。而对于一些患有膀胱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增加腹外疝发生的可能性。在女性中,如果存在盆腔肿瘤等情况,也可能压迫尿道等,引起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力升高,增加腹外疝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