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病原体侵入引发的炎症分急慢性,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经期卫生不良及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急性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脓性有异味等,慢性可现下腹坠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治疗主要用抗生素,预防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正确处理产后或流产后感染、规范宫腔内手术操作,特殊人群中孕妇需及时治选对胎儿影响小抗生素,老年女性要保持外阴清洁定期妇科检查,有宫腔操作史人群术后注意观察异常就诊并遵医嘱处理。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原体多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二、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后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情况易使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长、宫腔操作无菌操作不严格等也可导致感染。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由于手术损伤或器械污染等原因引发感染。3.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子宫内膜剥脱面有扩张的血窦及凝血块,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条件,若不注意经期卫生,细菌易侵入引发炎症。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有异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2.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表现为下腹部坠胀不适、月经紊乱(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白带增多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3.子宫内膜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的炎症情况,是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怀疑有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常联合使用抗生素。
六、预防
1.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应勤换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2.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后注意双方生殖器官的清洁。3.正确处理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后或流产后若有恶露不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4.规范宫腔内手术操作:严格掌握宫腔内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子宫内膜炎需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影响妊娠,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易发生子宫内膜炎,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3.有宫腔操作史人群:如曾行刮宫术等,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同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