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血友病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方式主要为X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有多种突变形式且家族有传递倾向;也存在少数非遗传因素导致的情况,包括约1/3无家族遗传史的新发突变以及极罕见的其他复杂因素影响,临床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明确病因,有家族史人群要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无家族史疑似患者也需全面检查明确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友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友病
X连锁隐性遗传机制:血友病A(因子Ⅷ缺乏症)和血友病B(因子Ⅸ缺乏症)主要由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遗传所致。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X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则会发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均携带致病基因时才会发病,多数为携带者。例如,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生育时,儿子有50%的概率患病,女儿有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生育时,儿子均正常,女儿均为携带者。这种遗传方式在家族中有明显的传递倾向,在有血友病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这种遗传方式发病,男性儿童、青少年及成年男性都可能成为患者,女性携带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会有凝血相关的变化。
基因缺陷的多样性:导致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这些突变在家族遗传中代代相传,使得血友病在有遗传背景的家族中呈现出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只要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就可能发病,只是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因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患病,而成年男性可能在手术、外伤等情况下出现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
二、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友病
基因突变新发突变:约有1/3的血友病患者没有家族遗传史,是由于自身基因发生新发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是在生殖细胞形成或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并非由父母遗传而来。例如,在精子或卵子形成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随机的改变,导致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而发病。这种情况下,患者家族中可能没有既往血友病患者,但患者自身携带了突变基因。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因为这种新发突变而患病,对于这类患者,其发病原因与遗传无关,而是自身基因的偶然变异导致。
其他罕见情况: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其他复杂因素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例如,某些后天因素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等,但目前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不过从循证医学角度看,这类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友病所占比例极低。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和评估来明确病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这种罕见的非遗传因素导致的可能。
总之,大部分血友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但也存在少数非遗传因素导致的情况,在临床诊断血友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家族遗传史、基因检测等多方面因素来明确病因。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要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来评估患病风险;对于没有家族遗传史但出现疑似血友病症状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血友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