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的传染性疾病有不同类型及对应临床表现,通过真菌镜检等结合表现诊断,综合治疗包括口服抗真菌药等;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出部位慢性炎症与多种因素相关,有头皮等部位相应表现,靠临床表现等诊断,治疗以去脂消炎等为原则,特殊人群脂溢性皮炎用药等有特殊注意,儿童头癣需重视隔离及儿科安全用药等。
一、头癣
1.定义与病因: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原菌主要有许兰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传播,儿童易感性相对较高,与卫生条件、密切接触宠物等生活方式相关。
2.临床表现:常见鳞屑、断发、瘙痒等症状,根据病原菌和宿主反应不同分为白癣、黄癣、黑癣等类型,不同类型有各自典型表现,如白癣初期为红色丘疹,渐扩大成鳞屑性斑片,病发周边有白鞘;黄癣可见碟形黄痂、萎缩性瘢痕等。
3.诊断:通过真菌镜检观察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种类,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等其他头皮疾病鉴别,脂溢性皮炎虽有鳞屑等表现,但真菌镜检阴性可辅助区分。
4.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等,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安全原则,优先选择合适且安全的抗真菌方案)、剪除病发以去除传染源、对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等,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他人。
二、脂溢性皮炎
1.定义与病因: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与马拉色菌定植繁殖、皮脂分泌增多、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有关,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致皮脂分泌增加可能是重要诱因,生活方式中高糖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等可加重病情,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好发于皮脂溢出明显部位。
2.临床表现: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部位,头皮部位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严重时可伴脱发;面部多在眉弓、鼻唇沟等部位出现红斑、脱屑;胸背等部位可见红斑、丘疹,覆有油腻性鳞屑。
3.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头皮部位需与头癣鉴别,脂溢性皮炎真菌镜检阴性,头癣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结合病史、皮损特点等综合诊断。
4.治疗原则: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原则,头皮部位可外用酮康唑洗剂等抑制马拉色菌,严重瘙痒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特殊人群如孕妇等使用药物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药物,同时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规律作息等以辅助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头癣:儿童患头癣需特别重视隔离,避免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传播,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真菌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家长需协助做好病发剪除及物品消毒等护理工作。
2.特殊人群脂溢性皮炎:孕妇患脂溢性皮炎时,外用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外用制剂,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皮肤的因素;老年患者患脂溢性皮炎时,需关注皮肤干燥等问题,在治疗时兼顾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监测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