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为首发,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搓丸样”,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有关,影响精细动作等)、肌强直(屈伸肌肌张力同时增高,分“铅管样”和“齿轮样”,致运动迟缓等)、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慢,如起床等动作迟缓,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姿势步态异常(早期摆臂幅度减小等,渐成慌张步态,影响行走安全);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早期嗅觉减退等,不同年龄及性别表现有差异)、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等,年龄大的更严重,男女表现应对有差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等,对特殊人群影响大,男女表现应对有生理差异)、精神障碍(抑郁等,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男女心理反应不同)。
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同时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呈“铅管样强直”,若伴有震颤则呈“齿轮样强直”。可累及全身肌肉,导致患者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影响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因肌强直早期影响运动的灵活性,老年患者则更易导致平衡障碍,增加跌倒风险。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如起床、翻身、步行、转弯等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出现“面具脸”。运动迟缓会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如进食、洗漱等时间延长,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运动迟缓而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等问题,女性患者在社交等方面可能因运动迟缓而受到影响,自信心受挫。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步距缩短,逐渐发展为慌张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启动,身体前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难以止步。姿势步态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安全,不同年龄患者跌倒风险不同,老年患者跌倒后更易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男性和女性在应对姿势步态异常导致的行走问题时,可能因身体机能差异而有不同的适应方式。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帕金森病较特异的非运动症状,部分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有嗅觉减退。感觉障碍还可能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不同年龄患者对感觉障碍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而使感觉障碍的表现更不典型,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感觉障碍的感受有所不同。
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生活质量,年龄较大的患者睡眠障碍可能更严重,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男性和女性在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应对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如女性可能更易因睡眠障碍出现情绪波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多汗、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便秘较为常见,会给患者带来排便困难等不适;体位性低血压可导致患者站立时头晕、黑矇,甚至跌倒,对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影响更大,可能增加骨折等风险,不同性别患者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和应对上可能因生理差异而有所不同。
精神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焦虑,晚期可能出现幻觉、认知障碍等。精神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相关问题,女性患者可能在面对精神障碍时因情绪调节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