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发热的原因包括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和感染因素。肿瘤细胞自身因素可致热,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致粒细胞缺乏会增加感染发热风险;感染因素中细菌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儿童和老年患者易感染且长期住院者耐药菌感染风险高,真菌感染随相关情况概率增加,儿童、老年及有真菌感染史者易患,病毒感染常见巨细胞病毒等,经常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及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易感染病毒
一、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导致的发热
(一)肿瘤细胞自身因素
急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其自身的代谢产物等可引起发热。白血病细胞是异常增殖的克隆性细胞,代谢活跃,会产生过多的热源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作用于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和成人在白血病细胞增殖方面并无本质差异,但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更脆弱,可能对这种因肿瘤细胞增殖产生的发热更敏感。对于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肿瘤细胞大量增殖时,发热可能更早出现且更难控制。
(二)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致粒细胞缺乏
1.粒细胞缺乏的机制: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时,发生感染性发热的风险显著增加。
2.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发生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的风险较成人更高,且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更具侵袭性。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合并症较多,在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预后相对更差。有其他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白血病出现粒细胞缺乏发热时,更容易并发深部组织感染等严重感染情况。
二、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在急性白血病发热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例如患者因粒细胞缺乏,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容易从破损处侵入。
2.不同年龄的差异: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皮肤黏膜相对娇嫩,更容易发生细菌的定植和侵入。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有长期住院史的患者,发生耐药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因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定植。
(二)真菌感染
1.发病情况: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逐渐增加。常见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2.特殊人群的易感性: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等治疗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老年患者本身基础免疫力较低,且可能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有过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再次患急性白血病时,发生真菌感染发热的可能性更大。
(三)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感染急性白血病患者。
2.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经常处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患者,感染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儿童患者如果经常在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的成年患者,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