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的一组疾病,包括多种类型,病因有病原体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有下腹疼痛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通过病史采集等,治疗有抗生素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女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多种病原体可引起盆腔炎,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容易受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这与她们的性活动较频繁有关,且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防御机制较弱。
若女性经期卫生不良,如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经期性交等,也易导致病原体侵入引发感染。此外,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由于手术破坏了生殖道黏膜的完整性,使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盆腔炎。
2.机体抵抗力下降
女性在产后或流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降低,此时病原体容易入侵。例如,产后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病原体可经产道上行感染盆腔。
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也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例如,输卵管炎患者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腹疼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宫颈腺体和阴道黏膜分泌增加。
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如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发热较为常见。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子宫内膜炎患者常出现月经紊乱。
2.体征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明显。例如,双合诊时可感觉到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可触及包块。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妇科手术史等。如患者有不洁性生活史,或近期有宫腔内手术操作史,需高度怀疑盆腔炎。
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出现的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及妇科检查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炎症存在。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宫颈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测是否存在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等。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对于厌氧菌感染,可选用甲硝唑等。
2.手术治疗:对于有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等形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盆腔炎时,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盆腔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所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考虑是否暂停哺乳或调整用药时间,以减少对婴儿的影响。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道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盆腔炎。一旦发生盆腔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且要注意加强局部卫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