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表现,包括盆腔痛(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等)、慢性盆腔痛(非经期持续疼痛)、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性交不适(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等致深部性交痛)以及其他特殊部位异位表现(肠道可致腹痛等,泌尿系统可致尿频尿痛等)
一、疼痛症状
1.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盆腔痛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育龄期女性较为常见该症状,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会加重疼痛感知;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盆腔痛可能会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经期的慢性盆腔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不同性别中均可发生,一般无明显的月经周期性规律,生活方式中久坐等可能会使疼痛感觉更明显,病史较长的患者慢性盆腔痛可能会更为顽固。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功能,导致子宫出血量增加。在年龄方面,育龄期女性更易出现经量增多表现,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经量增多的程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经量增多情况可能会反复出现。
2.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情况延长,比如正常经期为3-7天,而患者可能会超过7天。不同性别均可发生,对于年轻的育龄女性,经期延长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安排,生活方式中不良的作息可能会加重经期延长的情况,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经期延长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较高,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不孕情况。其机制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排卵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年龄因素上,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接近35岁及以上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生活方式中过度减肥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加重不孕风险,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且未及时治疗的患者不孕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
四、性交不适
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以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为明显。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会出现该症状,生活方式中性交频率过高可能会加重不适感觉,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史的患者性交不适可能会较为常见。
五、其他特殊部位异位的表现
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等症状,若异位病灶侵犯肠道较深,还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不同年龄的女性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可能会加重肠道症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且异位病灶累及肠道的患者这些肠道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
2.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异位病灶侵犯膀胱,可出现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侵犯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腰痛等表现。在性别上女性患者发生,年龄因素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段泌尿系统症状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生活方式中饮水过少可能会使泌尿系统症状更明显,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且病灶累及泌尿系统的患者相应泌尿系统症状会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