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有过敏家族史者易过敏、皮肤屏障功能异常致婴幼儿、中老年人及特殊生理阶段女性易过敏;外在因素有接触性过敏原(植物性、动物性、化学性)、食入性过敏原(食物、食品添加剂)、吸入性过敏原(室内尘螨、霉菌,室外花粉、真菌孢子)、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变化、空气污染)均可引发皮肤过敏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过敏相关基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过敏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基因决定了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特定基因缺陷或变异会使免疫系统更容易对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某些与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皮肤过敏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屏障。当皮肤屏障功能出现问题时,如角质层厚度改变、皮脂膜功能异常等,外界的过敏原更容易侵入皮肤,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婴幼儿由于皮肤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较成年人更易发生皮肤过敏;而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保湿能力、屏障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中老年人也可能因皮肤屏障功能衰退而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增加皮肤过敏风险。
二、外在因素
(一)接触性过敏原
1.植物性过敏原:某些植物的花粉、叶、茎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如漆树中的漆酚、某些花草的花粉等。在春季花粉传播季节,接触花粉后可能引发接触部位皮肤的过敏反应,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
2.动物性过敏原:常见的有蚊虫叮咬、动物毛发、皮屑等。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唾液中的物质可作为过敏原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对动物毛发皮屑过敏的人群,接触相关物质后皮肤会出现过敏表现。
3.化学性过敏原:包括化妆品、洗涤剂、染发剂、某些金属(如镍、铬等)等。使用不合格的化妆品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面部皮肤红斑、肿胀、瘙痒;长期接触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洗涤剂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引发过敏;佩戴含有镍等金属的首饰可能引起接触部位皮肤过敏。
(二)食入性过敏原
1.食物:多种食物可引起皮肤过敏,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小麦等。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主要是牛奶和鸡蛋,随着年龄增长,鱼虾、坚果等也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对牛奶过敏的人群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
2.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香料等也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某些人食用含有特定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后,皮肤会出现过敏反应。
(三)吸入性过敏原
1.室内过敏原:尘螨是室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其排泄物、尸体碎片等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过敏。室内的霉菌也是常见过敏原,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
2.室外过敏原:除了花粉外,空气中的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成为吸入性过敏原,在特定季节和环境下引发皮肤过敏。
(四)环境因素
1.温度与湿度变化:过冷或过热的环境、湿度的急剧变化都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皮肤过敏。例如,寒冷干燥的冬季,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皮肤过敏;而湿热的环境则有利于微生物滋生,可能诱发皮肤过敏。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雾霾颗粒、有害气体等可对皮肤产生刺激,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