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急性期治疗后留下的病理改变,多见于性活跃生育期女性,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有不孕、盆腔疼痛、异位妊娠、盆腔包块等临床表现,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等预防,有生育需求等可针对性管理,要考虑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
一、发病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较少发生。这与生育期女性的生殖系统生理特点及性生活活跃等因素相关,青春期前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生殖系统防御功能降低,但相对生育期女性而言发生率低。
生活方式: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性生活方式增加盆腔炎性疾病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后遗症发生可能。例如,不洁性生活可能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生殖道引发炎症,若炎症未得到彻底控制则易发展为后遗症。此外,经期卫生不良也与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相关,经期使用不洁卫生巾等会为病原体滋生提供条件。
病史: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者,再次发生盆腔炎性疾病的概率较高,且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也增大。第一次盆腔炎性疾病发作后,炎症造成的组织损伤等基础已存在,再次感染时更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进而形成后遗症。
二、临床表现
不孕: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这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较常见的表现之一。例如,输卵管被炎症破坏后结构发生改变,阻碍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导致女性难以自然受孕。
盆腔疼痛: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由于盆腔粘连、瘢痕形成等导致盆腔充血,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使输卵管结构异常,受精卵难以正常运输至宫腔,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例如,输卵管部分粘连狭窄时,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引发异位妊娠。
盆腔包块: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可在盆腔触及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包块。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病史方面着重了解盆腔炎性疾病发作情况等,临床表现如上述的不孕、盆腔疼痛等,辅助检查包括B超可发现盆腔粘连、包块等情况,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组织粘连等情况。
鉴别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等疾病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出现盆腔疼痛、不孕等表现,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其典型的异位内膜种植表现,通过腹腔镜等检查可鉴别;卵巢囊肿一般有其特定的超声表现等,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盆腔包块在病因、表现等方面有差异;卵巢癌多有消瘦等恶病质表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辅助鉴别。
四、预防与管理
预防: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及多个性伴侣;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因为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等可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性疾病;经期注意卫生,使用合格卫生巾等。
管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输卵管整形术等;对于盆腔疼痛等症状,可采用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例如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等。同时,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关情况需格外谨慎处理,要综合考虑胎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