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多见于7-12岁儿童的腹痛(部位不固定、程度不一、可复发)及伴随发热、消化道症状;体征为腹部压痛不固定、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身体征相对平稳;不同人群中儿童易发病且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关注,特殊病史儿童需警惕病情变化;诊断辅助检查有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和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为重要依据),需与急性阑尾炎、肠痉挛等鉴别。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多见于7-12岁儿童的腹痛(部位不固定、程度不一、可复发)及伴随发热、消化道症状;体征为腹部压痛不固定、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身体征相对平稳;不同人群中儿童易发病且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关注,特殊病史儿童需警惕病情变化;诊断辅助检查有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和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为重要依据),需与急性阑尾炎、肠痉挛等鉴别
一、临床表现
(一)腹痛
多见于7~12岁儿童,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患儿腹痛可自行缓解后又复发。这是因为肠系膜淋巴结受炎症刺激,引起局部神经反射性疼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敏感且肠系膜淋巴结分布特点使得疼痛表现多样。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少数可达39℃以上。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由于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引发全身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情况。
2.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恶心、呕吐是因为炎症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腹泻或便秘则与炎症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影响。
二、体征
(一)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不固定,压痛点常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一般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这是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炎症范围和程度相对局限,对腹膜的刺激较轻,儿童腹壁肌肉相对薄弱,所以体征表现相对不典型。
(二)全身体征
一般患儿精神状态尚可,若发热明显可能会有精神稍差,但整体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这是因为儿童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好,炎症未严重影响全身状况时,精神等一般情况还能维持。
三、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在生活中,儿童若饮食不规律、接触感染源等都可能诱发该病。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腹痛、发热等表现,及时就医。
(二)特殊病史儿童
有既往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史的儿童,再次发病时症状可能与初次相似,但需警惕是否有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比如既往有免疫缺陷病史的儿童,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感染可能更难控制,需要更密切监测和针对性处理。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若为细菌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通过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类型,但不能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
2.超声检查:腹部超声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依据。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等,儿童进行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创。
(二)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阑尾炎、肠痉挛等疾病鉴别。急性阑尾炎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等,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腹痛特点和体征有差异;肠痉挛多为阵发性腹痛,可自行缓解,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通过超声等检查可辅助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