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穿孔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上腹痛有转移性及穿孔后变化,胃肠道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有发热及感染中毒表现;体征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胀等,还有结肠充气试验等其他体征,但穿孔后部分体征有假阳性或特异性降低情况。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初始表现:急性阑尾炎穿孔前多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过程,起初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定位不确切,此时疼痛属于内脏性疼痛。一般经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此为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所致的躯体性疼痛,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大网膜发育不全,炎症容易扩散,腹痛起始部位可能不典型,可较早出现全腹痛的表现;而老年人因反应迟钝,腹痛起始时可能相对较轻且定位不精准。
2.穿孔后的变化:阑尾穿孔后,阑尾腔中的内容物(如细菌、粪便等)流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痛范围可迅速扩大,全腹都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呈持续性,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可能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程度一般较轻。随着病情进展,尤其是发生穿孔导致腹膜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加重,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发生穿孔后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呕吐频率较高;老年人因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恶心、呕吐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
2.腹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这是因为腹膜炎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发生急性阑尾炎穿孔时,腹泻症状可能会被放大或与基础疾病症状相互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三)全身症状
1.发热:早期可有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随着阑尾穿孔,炎症扩散,感染加重,体温可明显升高,可达到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相对较大,发生穿孔后体温升高往往较为迅速且幅度较大;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体温升高可能不显著,但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2.感染中毒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表现,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这是因为大量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的患者,发生急性阑尾炎穿孔后,更容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典型的腹膜炎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穿孔后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广泛存在,以右下腹为著。儿童由于腹壁较薄,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压痛往往较为明显;老年人由于腹肌萎缩等原因,肌紧张可能不典型,然而压痛仍可能存在,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腹胀:随着腹膜炎的加重,肠道蠕动减弱,可出现腹胀。儿童腹胀可能因腹腔内炎症刺激肠道更为明显;老年人由于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胀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加重。
(二)其他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表现为按压左下腹时,右下腹出现疼痛,提示阑尾有炎症,但对于穿孔后的患者,该试验可能因腹膜炎的广泛存在而出现假阳性或不典型表现。
2.腰大肌试验:阳性时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但穿孔后该试验对诊断的特异性降低。
3.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表现为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但穿孔后该体征的特异性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