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震颤表现为单侧上肢远端静止性“搓丸样”震颤,老年、长期吸烟、有神经系统病史者易出现;运动迟缓表现为运动起始、精细动作及写字等变慢,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有脑部外伤病史者更明显;肌强直表现为肢体发僵发硬伴齿轮样强直,老年人、长期不良姿势或缺乏锻炼、有肌肉疾病病史者较突出;姿势步态异常早期有站立屈曲体姿、起步困难等表现,老年人、长期缺乏平衡训练、有平衡障碍相关病史者情况更差。
一、震颤
1.表现形式:多为单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患者在安静、放松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频率约为4-6Hz。这种震颤常呈“搓丸样”动作,如拇指与食指间的搓动。
2.年龄因素影响: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帕金森病患者发生震颤的概率相对增加,而年轻人发生帕金森病导致震颤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因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帕金森病震颤的表现或发病风险,但目前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不过有研究提示吸烟可能与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状产生关联。
4.病史影响:有神经系统相关病史的人群,发生帕金森病震颤的风险可能升高,例如有过脑炎病史等,会增加脑部神经细胞受损的风险,进而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导致震颤等帕金森病早期表现出现。
二、运动迟缓
1.具体表现:患者运动起始缓慢,如起床、翻身、步行、变换体位等动作变得迟缓。做精细动作困难,比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比正常人明显变慢,写字逐渐变小,呈现“小写症”。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本身运动就相对迟缓,而帕金森病导致的运动迟缓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使得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受限更加明显,比如行走速度减慢,步距变小等。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在帕金森病发生时出现运动迟缓的表现,因为本身运动基础就比较薄弱,患病后运动功能下降会更显著。
4.病史影响:有过脑部外伤病史的人群,脑部神经结构可能受到损伤,影响运动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从而在帕金森病发生时更容易出现运动迟缓的早期表现。
三、肌强直
1.表现情况:患者肢体肌肉紧张度增高,感觉肢体发僵、发硬。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强直,即在屈伸肢体时可感觉到有断续的停顿感,类似转动齿轮的感觉。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肌肉本身弹性和柔韧性下降,患帕金森病后肌强直的表现会更加突出,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肢体活动和日常行动能力,导致活动受限加重。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缺乏正确肌肉锻炼的人群,肌肉状态较差,在帕金森病出现肌强直时,症状会更明显,因为其肌肉基础已经处于相对不良的状态。
4.病史影响:有肌肉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肌营养不良等,本身肌肉功能就存在问题,患帕金森病后肌强直的表现可能会叠加,使得病情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更为严重。
四、姿势步态异常
1.早期表现: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走路时起步困难,一旦起步,身体向前冲,步伐变小变慢,步伐不协调,转弯时容易出现平衡障碍。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平衡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帕金森病导致的姿势步态异常会进一步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因为其平衡调节能力在患病后明显下降。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缺乏平衡训练的人群,平衡能力较差,在帕金森病出现姿势步态异常时,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其自身平衡基础不足。
4.病史影响:有平衡障碍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过眩晕发作等病史,患帕金森病后姿势步态异常的表现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原有平衡功能的损伤会加重帕金森病对姿势步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