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有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等表现,腹痛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右下腹,有麦氏点压痛;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儿童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且穿孔率高,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漏误诊且常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妊娠期女性阑尾位置改变、腹痛等表现不典型难诊断且影响母婴。
一、腹痛
1.起始部位: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多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初始疼痛定位不确切。这种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胀痛,具有内脏痛的特点,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后或剧烈活动后出现上腹部或脐周的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转移。
2.转移过程: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腹痛会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这是因为阑尾的解剖位置固定,炎症刺激壁层腹膜,导致疼痛定位准确。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有固定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重要的体征之一。不同年龄段人群,麦氏点压痛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阑尾位置相对较高,压痛部位可能不太典型,但仍以右下腹为主。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射性蠕动增强。一般呕吐次数不多,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恶心、呕吐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需要密切观察其脱水情况。成年人出现恶心、呕吐时,要注意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2.食欲减退: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患者对食物的需求降低。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食欲减退可能更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在评估急性阑尾炎时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食欲变化情况。
三、全身症状
1.发热:早期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一般无寒战。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发热。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等情况,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可达到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儿童对发热的耐受能力与成年人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密切关注。
2.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毒素吸收也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群,在患急性阑尾炎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来帮助恢复体力。
四、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儿童: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部位常不固定,可能一开始就表现为右下腹压痛,但由于儿童不能准确表述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且儿童病情发展迅速,穿孔率较高,所以对于儿童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要高度警惕急性阑尾炎的可能,及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症状常不典型,腹痛程度多较轻,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也不显著,容易漏诊和误诊。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急性阑尾炎可能会诱发这些基础疾病的加重,所以在诊断和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综合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随着子宫的增大,阑尾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在妊娠早期,阑尾位置与非妊娠期相似;妊娠中晚期,阑尾逐渐向外上方移位。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和压痛部位不典型,压痛位置偏高,而且由于子宫的存在,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同时,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对胎儿和孕妇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以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