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一组疾病,包括多种类型,病原体有外源和内源之分,感染途径多样,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以抗生素药物为主、必要时手术,预防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盆腔炎的定义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
二、盆腔炎的病原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容易感染此类病原体,因为性生活较频繁,增加了病原体侵入的机会。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时,这些内源性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
三、盆腔炎的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病原体沿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例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多以此途径扩散。
2.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3.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如结核菌感染。
4.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四、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痛:为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呈脓性,有异味。
其他症状: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部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2.体征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若有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附件区包块,压痛明显。
五、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月经史、分娩史等,了解是否有高危因素,如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宫腔操作史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宫颈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涂片、培养可找到病原体,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盆腔积液等,但特异性不高。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脓肿的诊断价值较高。
六、盆腔炎的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病情轻重、是否住院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门诊治疗可选用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口服;住院治疗多采用静脉给予抗生素,常用方案有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
七、盆腔炎的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固定性伴侣,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洗外生殖器。
2.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避免不洁的妇科检查、避免多次人工流产等。如果必须进行宫腔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防止其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4.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