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生长缓慢、初期无症状、边界清活动好等,恶性生长快、早期症状不典型、有全身症状等;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及MRI下良恶性表现不同;肿瘤标志物检测上良性多无明显异常或轻度升高,恶性有相关标志物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良恶性在细胞分化、异型性等方面有区别,妊娠期、老年及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各有特点
一、临床表现特点
1.良性卵巢肿瘤:生长通常较为缓慢,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感或可摸到腹部肿块,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患者全身情况通常较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月经也多无明显改变。例如,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圆形、表面光滑的囊肿,直径可从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不等。
2.恶性卵巢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水等表现,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多为双侧,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常伴有腹腔内转移,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情况,月经紊乱较为常见。比如,卵巢上皮性癌常表现为盆腔内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生长迅速,短期内可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
二、影像学检查表现
1.超声检查
良性卵巢肿瘤: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形态规则,囊壁薄,内部回声均匀。例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超声可显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较厚且粗糙,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边界可能欠清,但内部透声差,有细密点状回声。
恶性卵巢肿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常伴有腹水,可在盆腔或腹腔内探及游离的无回声区。比如,卵巢癌超声下可见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分隔及实性回声,腹水可较多。
2.CT及MRI检查
良性卵巢肿瘤:CT或MRI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如成熟畸胎瘤,CT可见脂肪密度影等特征性表现,MRI则能更好地显示其内部结构的信号特点。
恶性卵巢肿瘤:CT或MRI可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边界不清,肿瘤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伴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例如,卵巢癌可在盆腔或腹膜后发现肿大的淋巴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表现为与周围结构的边界消失。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1.良性卵巢肿瘤:肿瘤标志物多无明显异常升高或仅有轻度升高。如CA125在一些良性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时可能会轻度升高,但一般小于35U/mL。
2.恶性卵巢肿瘤:常见肿瘤标志物有CA125、HE4、AFP、HCG等。CA12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常常明显升高,尤其是浆液性囊腺癌,其水平常大于35U/mL,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持续升高;AFP升高常见于卵巢内胚窦瘤;HCG升高可见于卵巢绒癌;HE4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相关性也较强,联合CA125检测可提高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四、病理学检查
1.良性卵巢肿瘤:通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与正常组织相似,无侵袭性生长,包膜完整或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核分裂象少见。例如,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镜下可见黏液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细胞分化好,无明显异型性。
2.恶性卵巢肿瘤: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出现侵袭周围组织的现象,有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等表现。比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镜下可见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易见,有间质浸润等恶性特征。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卵巢肿瘤时,需密切监测肿瘤大小、性质变化,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肿瘤的观察和处理。老年女性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恶性肿瘤的发展可能相对隐匿但更需重视早期诊断和处理。而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其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时应更加警惕,必要时进行更详尽的检查,如基因检测等辅助手段来协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