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红细胞自血管内渗出至皮肤等形成压不褪色直径3~5mm的出血性斑疹与血小板等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等相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紫癜样皮疹是类似表现但压可部分褪色与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血管炎等血管因素有关如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等,紫癜皮疹固定规则压不褪色分布各处伴不同伴随症状,紫癜样皮疹形态多样部分压可褪色分布无特定规律伴原发病相关症状,紫癜病因有血小板减少性、过敏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等,紫癜样皮疹病因有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炎相关等,紫癜实验室检查依类型有血小板计数等异常,紫癜样皮疹一般血小板计数等多正常,儿童紫癜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紫癜样皮疹与感染后超敏反应相关,成人紫癜需警惕自身免疫等疾病紫癜样皮疹与药物等相关,特殊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定义差异
紫癜是由于红细胞自血管内渗出至皮肤、结缔组织所形成的出血性斑疹,直径通常为3~5mm,压之不褪色,其发生主要与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等因素相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属于典型紫癜类型。而紫癜样皮疹是一种类似紫癜表现的皮疹,但其压之可部分褪色,其形成多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炎等血管因素有关,例如某些药物不良反应、感染后出现的皮疹可能呈现紫癜样外观。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紫癜:皮疹表现为固定的、直径3~5mm的出血斑,形状相对规则,压之不褪色,可分布于身体各处,如四肢、臀部等,不同病因导致的紫癜可能伴随不同伴随症状,如过敏性紫癜常伴关节痛、腹痛、血尿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2.紫癜样皮疹:皮疹形态相对多样,可呈斑疹、丘疹等多种形态,部分区域压之可褪色,其分布不一定遵循特定规律,伴随症状因原发病而异,若为药物引起的紫癜样皮疹可能有用药史相关表现,感染后出现的可能伴发热、感染灶表现等。
三、病因差异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消耗过多(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血小板数量不足,进而引起出血形成紫癜。
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常见致敏原有感染、食物、药物等。
凝血功能障碍性紫癜: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紫癜。
2.紫癜样皮疹:
血管通透性增加相关:如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可引起血管通透性改变,出现紫癜样皮疹;药物不良反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导致血管反应出现紫癜样皮疹。
血管炎相关: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血管,引起血管炎,表现为紫癜样皮疹,如变应性血管炎等。
四、实验室检查区别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可见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凝血功能一般正常,骨髓穿刺可显示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呈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性紫癜:凝血功能检查可见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等异常。
2.紫癜样皮疹:
一般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多正常,若为药物引起需排查药物相关免疫指标,感染相关的可能有感染指标异常(如白细胞计数、病原体抗体等)。
五、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紫癜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常因病毒感染等诱发;儿童紫癜样皮疹可能与感染后超敏反应相关,如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类似紫癜表现的皮疹,需注意与紫癜鉴别,避免误诊。
2.成人:成人紫癜需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紫癜表现;成人紫癜样皮疹可能与药物、慢性感染等因素更相关,需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史以明确病因。
3.特殊病史人群: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者出现紫癜需高度警惕原发病复发或加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出现紫癜样皮疹需考虑疾病累及血管可能,均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