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表现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单眼一过性黑矇等,不同脑血管受累有不同表现,如颈内动脉系统有同侧视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系统有眩晕等;体征特点有神经系统体征,如运动功能体征有肌力下降等,感觉功能体征有偏身感觉减退等,脑神经体征有双侧瞳孔不等大等,综合评估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并预防严重脑血管事件。
一、症状表现
1.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可累及上肢或下肢,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缓解。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手臂无力,无法正常持物,或者一侧面部、手部、腿部等部位的麻木感,这种无力或麻木是由于脑部局部血流短暂中断,影响了相应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所致。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的单侧肢体症状,且恢复相对可能较慢;而年轻人若有血管畸形等基础问题也可能出现此类表现。
言语不利: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等。当脑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血流短暂异常时,就会出现言语方面的问题。比如患者可能想说某句话,但词语难以组织,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话语含义。不同年龄人群中,言语不利的发生可能与不同的血管病变相关,老年人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有关,年轻人可能与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
单眼一过性黑矇:一侧眼睛突然发黑,视物不清,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这是因为眼部的血液供应由脑部血管分支提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响了供应眼部的血管血流,导致单眼短暂缺血。对于有眼部基础疾病或血管病变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表现。
2.不同脑血管受累的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了上述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同侧视觉障碍,如单眼黑矇等,这是因为颈内动脉供应眼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区域,当颈内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相应区域血流受阻。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颈内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对于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需密切关注自身脑血管情况。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例如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站立或行走不稳,还可能出现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等症状。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这些部位血流短暂中断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年龄较大的人群,尤其是有颈椎病变等基础问题的,发生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影响椎-基底动脉血流。
二、体征特点
1.神经系统体征
运动功能体征:在单侧肢体无力的患者中,可能出现肌力下降,比如上肢肌力可表现为低于正常的5级标准,进行相关肌力测试时能发现明显减弱。对于有偏瘫表现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如急性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随着病情变化后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不同年龄患者的肌张力变化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肌张力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异常。
感觉功能体征:感觉方面可能出现偏身感觉减退,通过痛觉、触觉等感觉测试可发现相应身体部位感觉阈值升高,感觉减退范围与脑部缺血区域相对应。在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神经病变,若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感觉功能体征可能与单纯血管病变导致的有所不同,需要综合病史进行判断。
脑神经体征:当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时,可能出现脑神经相关体征,如双侧瞳孔不等大、眼球运动障碍等。例如,可能发现一侧眼球外展受限,或者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神经体征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需要由专业儿科医生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来明确。
总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和部位,通过对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