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皮肤问题临床表现有别,紫癜分过敏性与血小板减少性表现不同,荨麻疹以风团骤起骤消伴痒为典型,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且皮损边界清,痤疮好发青春期有多种皮损,湿疹有急亚慢期不同表现;病因上紫癜过敏性与过敏原等接触有关、血小板减少性与血小板异常等相关,荨麻疹由多种诱因诱发,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外源性物质引起,痤疮与皮脂腺等因素关联,湿疹由内外因相互作用引发;实验室检查紫癜过敏性紫癜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血小板等相应情况,荨麻疹一般无特异检查,接触性皮炎靠斑贴试验,痤疮严重时查激素,湿疹一般无特异检查;不同人群中儿童过敏性紫癜高发等,青春期痤疮好发,特殊病史和生活方式人群有相应特点。
一、临床表现差异
1.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压之不褪色,好发于下肢等部位,可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症状(过敏性紫癜为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皮肤瘀点瘀斑外,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2.荨麻疹:以风团为典型表现,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呈鲜红色或苍白色,骤起骤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烈瘙痒。
3.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边界清楚,去除接触物后可逐渐好转,瘙痒或灼痛明显。
4.痤疮:好发于青春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
5.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渗出;亚急性期以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多呈对称性分布。
二、病因差异
1.紫癜
过敏性紫癜: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如鱼虾)、药物(如抗生素)、花粉等过敏原接触有关,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有关),主要与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障碍相关。
2.荨麻疹:多由过敏原(如食物、药物、吸入物等)、感染、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精神因素等诱发,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3.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外源性物质引起,这些物质刺激皮肤或引发超敏反应,常见接触物有化妆品、金属饰品、植物、化学制品等。
4.痤疮: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反应等有关,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加。
5.湿疹:病因复杂,是内因(如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慢性感染等)和外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接触过敏原等)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紫癜
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一般正常,可伴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象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等。
2.荨麻疹: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异常,伴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
3.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可协助查找过敏原,一般血常规等无特异性改变。
4.痤疮: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殊,严重痤疮可检测激素水平等协助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
5.湿疹: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伴感染时可有相应炎症指标异常,斑贴试验等可协助查找过敏原。
四、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对高发,需注意与感染后皮疹等鉴别;婴儿湿疹较为常见,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接触过敏原等有关,护理上需避免过度清洁,注意皮肤保湿。
2.青春期人群:痤疮好发于青春期,与雄激素水平变化、皮脂腺分泌增加等相关,需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皮疹以防感染扩散及瘢痕形成。
3.特殊病史人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出现紫癜需警惕自身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有过敏史者出现荨麻疹等需详细询问过敏史以明确过敏原。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者易患接触性皮炎,需注意工作环境防护;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者痤疮发生率可能升高,需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