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不一定是白血病,其可由局部因素(鼻腔黏膜干燥、创伤、鼻部炎症、鼻腔异物等)和全身因素(高血压、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引起。鉴别需询问病史并体格检查,怀疑白血病需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处理时患者保持冷静,采取正确方法止血,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白血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鼻出血与白血病的关系
鼻出血不一定是白血病。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症状,但鼻出血更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因素,如鼻腔黏膜干燥、创伤(挖鼻等)、鼻部炎症(鼻炎、鼻窦炎等)、鼻腔异物等;全身因素也可导致鼻出血,例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除白血病外,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肝肾功能异常等。
(一)白血病导致鼻出血的机制
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血小板减少时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起鼻出血;同时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鼻腔等部位,也会增加鼻出血的发生风险。不过,这种情况在白血病患者中并非普遍存在,只是白血病的一种可能的临床表现。
(二)非白血病原因导致鼻出血的情况
1.局部因素
鼻腔黏膜干燥: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鼻腔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尤其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可能因喜欢挖鼻等不良习惯加重黏膜损伤;老年人鼻腔黏膜本身萎缩,也更容易干燥出血。
鼻部创伤:外力撞击鼻部、挖鼻过深等都可能损伤鼻腔血管引起出血,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容易发生鼻部创伤,成年人也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导致鼻部创伤。
鼻部炎症: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鼻窦炎患者炎症刺激也可能导致鼻出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鼻炎、鼻窦炎,成年人则可能因过敏、细菌感染等引发相关炎症。
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儿童将小玩具、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异物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同时可能伴有鼻腔异味等表现。
2.全身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压力改变,容易破裂出血,中老年人高发,尤其是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
其他血液系统疾病:除白血病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也会出现鼻出血等出血倾向;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也可导致鼻出血,血友病多在儿童期发病。
肝肾功能异常: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肾脏对某些凝血物质的代谢有作用,肝肾功能异常时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各种年龄段均可因相应病因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进而引发鼻出血。
二、鼻出血的鉴别方法
(一)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鼻出血的发作情况,包括出血频率、出血量多少、是否有诱因(如挖鼻、天气干燥等)、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贫血、骨关节疼痛等)。如果患者有白血病家族史或曾被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儿童,要询问是否有鼻腔异物史;对于中老年人,要询问血压情况、肝肾功能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鼻腔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情况、是否有异物、血管异常等;同时检查全身情况,如皮肤有无瘀点、瘀斑,肝脾是否肿大等。如果怀疑白血病,还需要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来明确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情况,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等数值的异常,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
三、鼻出血的处理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一)一般鼻出血的处理
当发生鼻出血时,患者应保持冷静,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然后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果出血较多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家长要注意教育儿童不要挖鼻,避免将异物塞入鼻腔。当儿童发生鼻出血时,要安抚儿童情绪,按照上述正确方法帮助止血,如果频繁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要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排查是否有鼻腔病变或血液系统疾病等。
2.老年人
老年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时,要积极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发生鼻出血时,除了正确止血外,要特别注意如果鼻出血伴有头晕等不适,要警惕可能因出血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排查是否有肝肾功能等其他问题导致的鼻出血。
3.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可能异常,发生鼻出血时止血相对困难,且需要特别注意鼻出血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一个信号。白血病患者一旦出现鼻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控制白血病病情,以减少鼻出血等出血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