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出生前因素(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如遗传、孕妇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接触放射线,母体因素如患慢性疾病、孕期吸烟酗酒)、出生时因素(窒息缺氧、早产)、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疾病如胆红素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出生前因素
1.胚胎期脑发育异常: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异常或染色体畸变可能增加脑瘫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单基因遗传病可能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如神经纤维瘤病等,这些遗传因素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对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脑发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增殖、迁移等异常,从而为脑瘫的发生埋下隐患。
孕妇感染:怀孕早期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脑的发育。例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进而增加脑瘫的发生概率。孕妇感染时,病毒在胎儿体内繁殖,干扰脑的正常细胞分化、增殖和组织形成,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建立。
孕妇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孕期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苯、甲醛等有机溶剂。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干扰胎儿脑的发育过程。例如,铅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增加脑瘫发生的可能性。有害物质在胎儿体内蓄积,干扰脑发育所需的各种生化代谢过程,破坏脑发育的微环境。
孕妇孕期接触放射线:孕妇在孕期接受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如医疗上不必要的腹部X线检查等。放射线可损伤胎儿的脑细胞,导致脑发育障碍。放射线会引起细胞DNA损伤,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分化,从而干扰脑的正常发育进程,增加脑瘫发生风险。
2.母体因素:
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孕妇患有糖尿病时,高血糖环境可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同时高血糖还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脑的代谢,干扰神经细胞的发育。此外,孕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在宫内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增加脑瘫发生几率。
孕妇孕期吸烟、酗酒: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同时干扰胎儿脑的神经递质代谢。酗酒则会使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脑的发育,导致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吸烟孕妇所生婴儿发生脑瘫的风险比不吸烟孕妇高,因为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减少胎盘血流量,使胎儿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二、出生时因素
1.窒息缺氧: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情况,可导致胎儿缺氧。缺氧会影响脑的能量代谢,使脑细胞受损。例如,长时间的缺氧可导致脑的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影响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脑瘫发生的可能性。脐带绕颈时,脐带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胎儿获取氧气减少;胎盘早剥则会使胎盘的血液供应中断,胎儿迅速出现缺氧状况,这些都对胎儿脑的发育造成严重威胁。
2.早产:
早产儿的脑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其脑室周围白质、脑干等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早产儿的脑组织中血管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脑出血等情况,同时早产儿的神经细胞增殖、迁移等过程尚未完全完成,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脑损伤,进而引发脑瘫。例如,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概率较高,这种出血会破坏脑的正常结构,影响神经功能的发育。
三、出生后因素
1.新生儿期疾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损伤神经细胞,尤其是基底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导致胆红素脑病,进而引发脑瘫。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未结合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如导致锥体外系受损,出现运动障碍等脑瘫相关表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再次发生缺血缺氧,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等情况,可引起脑的缺血缺氧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脑的神经元坏死、凋亡,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脑瘫的发生风险。例如,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新生儿吸入氧气不足,导致脑缺氧,进而损伤脑的神经细胞,影响其正常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期发生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可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反应,损伤神经组织。炎症会导致脑组织水肿、坏死等病变,影响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脑瘫的发生概率。例如,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导致新生儿脑实质受损,出现运动、智力等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