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有其概念,可能由感染(包括HPV等)、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需通过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进一步检查,低风险人群可定期随访,高风险人群可能需阴道镜及活检,妊娠期女性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特殊处理要求。
一、概念解读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一种结果。它表示宫颈细胞出现了一些异常改变,但又不能明确判断为有高度病变等具体的异常情况。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来看,这些细胞的异型性不足以达到可以明确诊断为低度病变或高度病变等的程度。
二、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细胞异常的重要因素。多种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从而在细胞学检查中表现为ASC-US。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性生活活跃期女性感染HPV的几率相对较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在16-25岁的女性中,HPV感染率相对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到30-35岁后,部分女性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但仍有一定比例会持续感染。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等感染也可能对宫颈细胞产生影响,导致细胞出现非典型改变,但相对HPV感染来说,其作用相对较弱。
2.年龄因素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面临HPV感染等风险较高,所以ASC-US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此阶段女性需要密切关注宫颈健康,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下降,宫颈细胞发生异常的几率可能增加,也可能出现ASC-US结果。这一时期的女性同样需要重视宫颈癌筛查,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可能有上升趋势。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增加宫颈细胞发生异常改变的风险,从而使ASC-US的检出率可能升高。吸烟女性相比不吸烟女性,患宫颈病变的风险更高。
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等不洁性生活方式会增加HPV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进而增加出现ASC-US等宫颈细胞学异常结果的可能性。
三、进一步的检查及意义
1.HPV检测
通过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来辅助判断宫颈病变的风险。如果HPV检测提示高危型HPV阳性,那么发生宫颈高度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是低危型HPV阳性,可能更多与低级别病变或湿疣等相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病变可能。例如,高危型HPV16、18型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若ASC-US患者同时HPV16阳性,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
2.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宫颈阴道部上皮及宫颈管上皮的病变情况,通过在宫颈表面涂抹醋酸或卢戈氏碘液等试剂,更清晰地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如果阴道镜下发现可疑的异常血管、醋酸白上皮等表现,就需要在可疑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宫颈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例如,在阴道镜下发现宫颈局部有白色醋白反应且边界不清的区域,提示可能存在上皮内病变,需要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四、处理建议及随访
1.低风险人群的处理
对于一些低风险的ASC-US患者,比如年轻、没有明显高危因素、HPV检测为低危型且初次发现ASC-US的女性,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在3-6个月后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如果连续2次复查结果都正常,可以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这是因为部分年轻女性的免疫系统较强,有可能自行清除异常的宫颈细胞。
2.高风险人群的处理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ASC-US患者,例如HPV高危型持续阳性、年龄较大(如大于30岁)、有宫颈病变家族史等情况,通常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通过活检病理结果来明确宫颈是否有高级别病变甚至癌变。如果活检提示为低级别病变,可以在密切随访下观察病变的转归;如果提示为高级别病变,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宫颈锥切术等。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现ASC-US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由于妊娠期机体的生理变化,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一般建议在产后6-12周再进行复查。因为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干扰对宫颈细胞异常的判断。同时,要密切关注妊娠期是否有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出现ASC-US时,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相关检查,比如缩短随访间隔时间,更密切地观察宫颈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且在进行阴道镜等检查时要更加谨慎操作,充分评估检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