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的前兆症状、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前兆症状包括肢体异常(肢体无力、麻木、运动不协调、跌倒)、言语障碍(言语不清、失语)、视觉异常(视力模糊、复视、黑矇)、头晕头痛、意识与精神状态改变(嗜睡、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不同人群中,老年人需家属多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有特定疾病时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孕妇出现症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有高血压等特殊病史人群要严格控制基础病,出现疑似症状尽快就医。
一、肢体异常
1.肢体无力: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拿东西不稳,行走时一侧腿拖沓,甚至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原本可以轻松拿起的物品突然拿不住掉落,或者行走时不自觉地向一侧倾斜。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发生脑血栓的风险增加。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人群出现此类症状更要警惕,因为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
2.肢体麻木:表现为一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感,就像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刺痛感。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症状,当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时要格外注意是否为脑血栓的前兆。
3.运动不协调:患者会出现精细动作困难,如系扣子、拿筷子等动作变得笨拙。这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尤其对于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如手工艺者、打字员等,一旦出现此类症状会明显影响工作。
4.跌倒: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跌倒,可能是由于肢体无力或平衡感下降引起。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平衡能力较差,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后果,所以出现不明原因的跌倒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脑血栓的早期表现。
二、言语障碍
1.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别人难以听懂其表达的意思。这可能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对于经常需要用语言交流工作的人群,如教师、销售人员等,言语不清会严重影响工作。同时,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出现言语不清症状时,更要高度怀疑脑血栓的可能。
2.失语:患者可能完全不能说话,或者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这种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影响极大,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出现失语症状时要警惕脑血栓的发生。
三、视觉异常
1.视力模糊: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就像隔着一层雾。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波动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当出现视力模糊时要考虑是否是脑血栓影响了眼部的血液供应。
2.复视:即看东西出现重影,一只眼睛看东西时也会出现两个影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本身视力就可能受到影响,出现复视症状时要仔细鉴别是否为脑血栓所致。
3.黑矇:眼前突然发黑,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之后视力恢复正常。这可能是眼部血管短暂性缺血引起的,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检查脑血管情况。
四、头晕头痛
1.头晕:患者会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有颈椎病的患者,由于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当出现头晕症状时要与脑血栓前兆的头晕相鉴别。
2.头痛:头痛性质多样,可能是搏动性头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与以往头痛不同。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波动升高时可能会引发头痛,若头痛同时伴有其他脑血栓前兆症状,要及时就诊。
五、意识与精神状态改变
1.嗜睡:患者总是感到困倦、疲惫,睡眠时间明显增多,即使睡眠充足也难以缓解。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本身睡眠质量可能较差,但如果突然出现嗜睡症状,要警惕脑血栓的可能。
2.记忆力减退:近期记忆力明显下降,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约会时间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记忆力减退症状,当记忆力减退突然加重时要考虑是否合并了脑血栓。
3.性格改变:原本性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易怒、烦躁。这种精神状态的改变可能是脑部血液循环异常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对于更年期女性,本身情绪波动较大,当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时要综合判断是否为脑血栓的前兆。
六、温馨提示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家属要多关注老人的日常行为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身体整体情况。
2.儿童和青少年:虽然发生脑血栓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能出现脑血栓。当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3.孕妇: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风险增加。若出现上述脑血栓前兆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4.特殊病史人群: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的人群,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一旦出现疑似脑血栓的前兆症状,应尽快就医,因为这些人群发生脑血栓的风险较高,及时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