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多于80ml)且可能伴周期经期改变,常见原因有内分泌失调(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因不同激素因素致)、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致内膜面积大、收缩受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影响盆腔结构功能)、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弹性降、收缩受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致出血难控);危害有贫血(致头晕乏力等,影响不同人群)、生殖系统健康问题(增炎症风险、致不孕风险);就医时机为经量明显增多或伴周期紊乱等及有贫血症状时,检查项目有妇科检查(初步了解生殖器官情况)、超声检查(观察子宫附件形态结构)、血液检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一、月经量多的定义
月经量多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多于80ml,且月经周期及经期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二、常见原因
1.内分泌失调
女性因素: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量多;育龄期女性若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可影响激素分泌,如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使子宫内膜增生过厚,月经时脱落的内膜面积增大,导致经量增多。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女性,其体内激素分泌节律被打乱,雌激素波动较大,容易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
特殊人群: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失衡,也常出现月经量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后,卵泡发育异常,雌激素分泌不稳定,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从而引起经量增多。
2.子宫肌瘤
发病机制: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子宫肌瘤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并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例如,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血管丰富且不易收缩,月经时出血难以控制,从而出现经量明显增多的情况。
人群差异:育龄期女性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未生育过的女性相对更易患病,这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而绝经后子宫肌瘤一般会逐渐萎缩。
3.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影响盆腔内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导致月经失调,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比如,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会影响子宫肌层的收缩,或者干扰卵巢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经量增多。
性别相关:主要发生在育龄女性身上,青春期前极少发病,绝经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
4.子宫腺肌病
病因及表现: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患者常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弹性降低,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出血量增加。例如,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肌层增厚,收缩力减弱,月经时出血不能有效控制,从而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
年龄因素: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未产妇,这与子宫的创伤等因素有关,如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可导致子宫肌层损伤,增加患子宫腺肌病的风险,进而引起月经量多。
5.血液系统疾病
相关疾病及影响: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月经量多。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月经时容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表现为月经量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等生成减少,也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的现象。
全身影响:这类疾病通常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除了月经异常外,还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贫血等其他表现,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
三、月经量多的危害
1.贫血
发生机制:长期月经量多会导致机体失血过多,若失血量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长期月经量多的女性,血红蛋白水平会逐渐降低,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出现贫血相关表现。
特殊人群影响:对于青少年女性,长期贫血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如导致身高增长缓慢等;对于孕妇,长期贫血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风险。
2.生殖系统健康问题
炎症风险:月经量多会使女性生殖系统长时间处于出血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增加盆腔炎等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例如,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长期的经血刺激会使阴道内环境改变,细菌容易繁殖,上行感染可引起盆腔炎症。
不孕风险:某些导致月经量多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能会影响受孕。子宫肌瘤如果生长位置影响宫腔形态,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盆腔粘连等,都可能阻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增加不孕的几率。
四、月经量多的就医及检查建议
1.就医时机
如果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超过80ml,或者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例如,原本月经规律,突然出现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月经持续时间较以往延长超过7天,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对于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的患者,无论月经量多的情况持续时间长短,都应及时就医,因为贫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2.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观察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超声检查:盆腔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了解是否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病变,还能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等。例如,经阴道超声对于观察子宫腔内的病变更为清晰准确。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月经量多。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等指标的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月经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