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预防方法

来源:民福康

预防脑血栓需从多方面入手。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控制脂肪、盐分摄入,增加蔬果,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定期进行常规及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检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及有既往病史者需注意相应预防事项,如老年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证充足睡眠,女性注重情绪调节,有既往病史者严格按要求预防、定期检查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饮食: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应少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少于300mg/d。例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可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研究表明,长期高油脂饮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应达到300-500g/d,水果200-350g/d。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素,具有抗氧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作用。比如,苹果富含果胶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菠菜等绿叶蔬菜富含叶酸,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叶酸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g。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钠摄入会使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增加脑血栓发生的风险。

2.适量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分多次进行。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2之间。研究显示,肥胖是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适当运动能通过改善血脂、血糖代谢等多种途径降低脑血栓发生风险。

运动频率与坚持:坚持定期运动,避免久坐。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一般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时间逐渐增加,且要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等,显著增加脑血栓的发病风险。因此应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限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影响血脂代谢等,增加脑血栓发生几率。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

血压控制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遵医嘱调整降压药物。研究表明,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使血管壁受到持续的高压冲击,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脑血栓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配合: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如前面提到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2.糖尿病管理: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根据个体情况可适当调整)。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降低脑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管理血糖。例如,饮食上要定时定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并发症监测:定期监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等,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也与脑血管病变有一定关联,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有助于预防脑血栓。

3.高血脂管理:

血脂控制目标:对于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中危人群,LDL-C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血脂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调节血脂。饮食上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药物方面可根据血脂情况选择他汀类等调脂药物。调脂治疗可以降低血液中脂质成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定期健康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血液中血细胞的情况,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与脑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定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发现升高可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水平,预防脑血栓。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应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进行干预。

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稳定性等情况。颈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通道,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病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高危人群重点检查:

有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这类人群应更加密切地进行健康检查,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可能还需要更早地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血管病变。

已有轻度血管病变的人群:对于已经发现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增厚等情况的人群,应缩短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加强监测,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四、特殊人群预防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脑血栓发生风险较高。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更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引起脑血管意外。老年人在起床、起身等动作时应缓慢进行,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长应保持在7-9小时左右,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也可能增加脑血栓风险。

2.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脑血栓发生风险可能会有所变化。更年期女性应更加注重健康管理,除了常规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基础疾病控制外,要特别关注情绪调节,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血压、血脂等指标,增加脑血栓风险。

3.有既往病史人群:曾经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人群,属于脑血栓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预防,可能需要更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进行更频繁的健康检查,并且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患者因血管壁增厚、血管损伤、血管畸形、血液成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局部供血减少、中断,从而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中风和脑血栓的区别
陈海波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中风即脑卒中,脑卒中和脑血栓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和治疗方法。1、病因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血流动力学异常、颅内感染、红斑狼疮、结节性大动脉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出血性脑卒中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瘤、动脉畸形、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脑血栓一般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导致的。2、治疗方法脑卒
脑血栓病人不能吃什么食物?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血栓病人需要禁食的食物比较多,一是过咸食物及腌制品,比如烟酒、浓茶、咖啡以及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二是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也不能食用,比如黄瓜、香菇、木耳以及海带等。平时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缓解脑血栓的症状。
脑血栓能吃海鲜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病人当然能吃海鲜,只要不过量,因为海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一些营养成分,对调理身体非常有益,而且海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所以特别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食用。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血尿酸升高,尽量不要吃海鲜,因为海鲜中的嘌呤含量很高,很容易造成痛风。所以,脑血栓病人,若无痛风史,可适当食用一些海产品
脑血栓病人手肿怎么回事?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塞病人如果表现出手肿,主要是由于瘫痪侧上肢静脉回流较差,严重者可发生静脉血栓,部分脑梗塞病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和瘫痪侧肢体活动能力差有关,所以,应尽可能活动患侧肢体,以促进静脉肌肉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肢体肿胀等表现的发生。若肿大不能减轻,可行肢体动静脉彩超检查,确定有无静脉血栓。若有静
中风脑血栓脑梗的区别?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风是中医的说法,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其中出血性中风也就是指的脑出血,而缺血性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血栓。脑梗塞和脑血栓也是存在区别的,其中脑梗塞是因为脑的血管狭窄和堵塞造成,一般是因为脑血管的硬化和脑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导致的。而脑血栓是因为栓子的脱落造成脑血管的突然梗阻造成,绝大部分栓子来源
耳鸣脑袋嗡嗡响是脑血栓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病人表现出耳鸣的症状脑袋嗡嗡响有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病人常常会因为脑供血不足,或者脑梗塞的情况,进一步导致了内耳及听神经的供血不足状况,就容易引发耳鸣甚至脑鸣症状的产生。对于中老年病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脑血栓发生的风险。所以,对于表现出耳鸣和脑袋嗡嗡响症状的病人,需要进一步做脑部的影像学检查,排查是
眼睛充血是脑血栓的前兆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眼睛充血并不是脑血栓的前兆,多是眼睛本身的疾病所致,如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球结膜下出血等;另外,睡眠不足也会导致眼睛充血。脑血栓前兆多表现为轻度的头晕、头痛、血压出现波动以及短暂的手脚麻木感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患者可以应用左氧氟沙星或者妥布
脑血栓后头晕躺着不晕站起来头晕是怎么回事?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可能是贫血和低血压造成的眩晕,可以测一下血压,做个血常规,平时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动物肝、大枣、红糖等。头晕目眩可能是气血亏虚导致的,建议注意饮食营养,多休息,可考虑服用补气养血的四物合剂,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为好。
脑血栓用ct好还是核磁共振好?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显示颅检查,如果原来的电影,和第一个和第二个电影,建议如无特殊要求,ct可以,价格也有差异,发病的早期ct西门出来,就像做核磁共振更好的核磁共振,但一些核磁共振比ct更贵。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在没有别的方面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mri检查,使检查更加全面。
脑血栓挂什么科?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建议您可以选择至当地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就诊,但是您这种症状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患有脑血栓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头部受凉、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诊断为患有脑血栓,则可能是因为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建议您在平时需要控制好自身的血压值、血脂值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一些扩张血管类
消栓通络片治疗脑血栓效果咋样?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北京同仁堂消栓通络片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栓引起的肢体无力、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视物模糊、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言语困难、发音不清、精神呆滞、手足发凉等症,作用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栓通络片是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以血管、经络为起点而通达全身,调动躯体网络的多种细胞与分子成分,从而促进脑血栓后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发挥其治疗作用,效果还是不错的,可
预防脑血栓复发吃什么药好?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老百姓口中的脑血栓一般就是临床上常说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很多人听说过脑血栓,也见过脑血栓的病人,知道它严重,知道可导致偏瘫,甚至可致人死亡,但很多人不知道脑血栓会复发,导致雪上加霜,祸不单行。预防脑血栓的复发很有必要,如何预防?从控制危险因素入手!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脑血栓的发生,同样可导致脑血栓复发。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超
脑梗死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指梗死灶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而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就是说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产生病变的因素,也就是说脑梗死可以由脑血栓形成来产生,也可以由栓塞来形成,也可以有低灌注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血管继发的痉挛造成脑梗死。因此,脑梗死外延比较宽泛,而脑血栓就是单纯的在血管里面形成了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
脑血栓前兆有什么表现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栓发病前多数都会有前兆,可有以下表现。第一、突然出现眩晕、视物模糊、复视、头痛等症状,而且头痛性质与以往不同,持续时间较长,以前可能是间歇性现在变为持续性。第二、可以出现肢体或面部麻木,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表现为下肢行走不利,上肢不能上举。第三、还有可能会出现饮水呛咳、口角歪斜、流涎、言语不清、含糊或者是词不达意等症状。
脑梗塞和脑血栓的区别是什么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梗塞是指血管闭塞后出现脑组织缺血坏死,也称为脑梗死,而脑血栓是指血管形成血栓闭塞。其实,脑梗塞和脑血栓本质一样,都是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减少或者是血流中断,促进脑组织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所以脑血栓和脑梗塞本质一样。另外,对于患者或家属来说,应知道脑血栓和脑梗死是一类疾病,代表病人出现了脑梗死。
脑血栓早期症状有哪些
李胜利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栓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可能伴随吐词不清症状。脑血栓作为一种缺血性的疾病,在临床当中较为多见,且主要以夜间发病为主。所以,晨间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者口眼歪斜者,需要考虑有脑血栓的可能性,部分脑血栓患者的早期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以及肢体震颤的现象。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