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根据临床表现和受损部位,主要分为痉挛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混合型脑瘫以及其他类型。
1.痉挛型脑瘫
最常见,占60%-70%,病变累及锥体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运动受限,常见下肢内收、脚尖着地、剪刀步态,可细分为四肢瘫、双瘫和偏瘫。
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约占20%,病变在锥体外系,以不自主运动为特征,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姿势控制困难,常伴吞咽困难、流涎。
3.共济失调型脑瘫
占5%左右,病变在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步态不稳、意向性震颤,精细动作完成困难。
4.混合型脑瘫
兼具两种或多种类型特征,如痉挛型合并不随意运动型,临床表现复杂,需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5.其他类型
包括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过度)及强直型、震颤型等少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