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1.腹股沟疝
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疝囊经过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患者站立或咳嗽时,腹股沟区会出现肿块,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
直疝常见于老年人,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肿块呈半球形,基底较宽。
2.股疝
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又多坚韧的韧带,因此股疝容易嵌顿。
3.脐疝
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分为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小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较少发生嵌顿和绞窄;成人脐疝由于疝环狭小,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4.切口疝
切口疝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多见于腹部纵行切口者。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术后腹压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