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表现一般包括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智力及语言障碍等。
1.运动发育落后
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会逐渐掌握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脑瘫患儿则明显落后,比如3个月不能抬头、1岁还不能独坐等,运动能力发展迟缓且不协调。
2.肌张力异常
有的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大,像“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有的则肌张力降低,肢体松软,关节活动范围过大,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3.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姿势多种多样且怪异,如仰卧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等,站立时可能出现尖足、交叉腿等异常姿势。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在正常婴儿到一定月龄会逐渐消失,脑瘫患儿可能持续存在或消失延迟;同时,深反射、病理反射等也可能出现异常表现。
5.智力及语言障碍
部分脑瘫患儿伴有智力低下,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低于同龄人;语言发育也受影响,可能出现发音不清、构音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或失语等情况。
若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尤其是存在多种症状时,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儿童康复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和检查,如头颅CT、MRI等,明确是否为脑瘫及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