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通常是由寒冷刺激、自身皮肤体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疾病因素、鞋袜过紧阻碍循环等原因引起。
1.寒冷刺激
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局部小动脉会收缩。若这种寒冷刺激持续,动脉血管会麻痹扩张,造成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引发冻疮。比如冬季在户外长时间工作、活动且保暖不足时易发生。
2.自身皮肤体质影响
皮肤较为娇嫩、对寒冷敏感的人,其皮肤血管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寒冷环境时,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容易出现紊乱,不能很好地适应温度变化,从而增加了患冻疮的几率。儿童、女性以及一些皮肤白皙的人更易中招。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负责调节人体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等功能。当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时,血管的调节功能会失常,导致皮肤血管的血流灌注减少,使得局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在寒冷环境下就容易形成冻疮。
4.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等。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得不到足够氧气;营养不良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血管功能变差;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会影响血管和神经功能,这些都会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寒冷损伤而患冻疮。
5.鞋袜过紧阻碍循环
如果冬季穿着的鞋袜过紧,会压迫脚部的血管和神经,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当脚部血液循环不畅时,在寒冷环境中就更容易发生冻疮。同样,手套过紧也会影响手部血液循环,增加手部患冻疮的风险。
若冻疮出现皮肤破损、感染,如局部红肿加剧、疼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情况,或者冻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不要自行随意处理,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创、抗感染等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