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需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尤其重视生殖道感染并规范治疗,分娩时医护要遵无菌操作规范针对易感染情况防控,新生儿出生后要管理居住环境、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高危新生儿护理。
一、孕期保健预防
孕妇需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若孕期发生细菌、病毒等感染,应及时规范治疗。尤其要重视生殖道感染的防控,因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传播给胎儿,增加新生儿肺炎发生风险。例如,孕妇若感染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新生儿感染肺炎的可能性。
二、分娩过程预防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保障分娩环境清洁。对于胎膜早破时间较长等易增加感染风险的分娩情况,需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如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抗感染等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经产道时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肺炎的几率。
三、新生儿出生后护理预防
1.环境管理: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清洁,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55~65%为宜。良好的环境利于新生儿呼吸及健康,污浊空气等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炎。
2.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新生儿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家人如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需佩戴口罩并注意手部卫生后再接触新生儿,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新生儿。因为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而患肺炎。
3.高危新生儿护理: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其呼吸、面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这类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弱,更易发生肺炎,需格外留意其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