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头面部等曝光部位,长期紫外线照射等是诱因;早期表现为小丘疹、结节等,缓慢生长,病程长,进展可致局部组织破坏,一般少转移但不及时治有严重损害;靠临床表现、皮肤活检诊断,活检是金标准;治疗有手术切除、放疗等,依肿瘤大小、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
好发人群与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长期紫外线照射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比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经常日光浴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男性可能相对更易受紫外线影响而患病。有皮肤癌家族史、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化学致癌物质等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临床表现:早期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小丘疹、结节,表面可有溃疡、结痂等改变,且常缓慢生长,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局部组织的破坏,如溃疡不断扩大,累及周围组织,但一般很少发生转移,不过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对局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外观甚至功能。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皮肤活检等。皮肤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细胞的形态等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为基底细胞癌以及其病理类型等。
治疗方式: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等。手术切除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能直接去除肿瘤组织;放疗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病变部位特殊等情况。治疗的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对于较小且部位合适的肿瘤,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而对于一些较大或位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可能需要结合放疗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