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起病急骤有高热咽痛等前驱症状,发病十二至四十八小时出现弥漫性充血皮肤上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伴帕氏线等典型皮疹表现,皮疹约一周开始脱皮,儿童是高发人群需密切监测隔离,成人要遵医嘱隔离,有基础疾病者需兼顾基础病管理。
一、前驱症状
猩红热起病急骤,患者多有突然高热表现,体温可在1-2天内升至38℃~40℃左右,同时伴有咽痛,吞咽时疼痛明显加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年幼患儿可能因高热引发惊厥。
二、典型皮疹表现
发病12-48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皮肤上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触之似砂纸感。皮疹有特定分布特征:
帕氏线: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皮疹更为密集,形成明显横纹线;
口周苍白圈: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无皮疹,呈现苍白圈;
草莓舌与杨梅舌:病初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呈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乳头仍突起成杨梅舌。
三、恢复期表现
皮疹出现后约1周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不一,轻者为糠屑样脱皮,重者呈大片状脱皮,脱皮可持续2-4周,脱皮期间需注重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为猩红热高发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更典型,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皮疹变化,及时就医,且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要加强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成人:感染后虽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仍需遵循医嘱治疗,且成人感染后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给儿童等人群,需注意自身隔离;
有基础疾病者:感染猩红热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需加强病情监测,在治疗猩红热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综合管理。



